法律的宗旨与原则?

一、

一、法律的宗旨

法律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公平,平等,维持社会稳定,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简单理解就是为人民服务。

法律的研究来自于对何为平等、公正和正义等问题的讯问,这并不都总是简单的。法国作家阿纳托尔法郎士于 1894 年说,在其崇高的平等之下,法律同时禁止富人和穷人睡在桥下、在街上乞讨和偷一块面包。

二、建立法律的原因

1、维护政权统治

国家的法律由人民而立,并保护人民的利益。这是社会法律的基本精神。法律的基本精神既体现了国家性质,也反映了社会矛盾。

2、稳定社会秩序

法律是一系列的规则,通常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体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人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其中一种区分的方式便是分为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有些国家则会以他们的宗教法条为其法律的基础。

3、引导价值取向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相对于道德,法律的强制性也保证了自身价值观的强制性,可以在教育、宣传等等各个方面入手,对国民的价值观进行普遍导向,(可见于意识形态之争在阵营双方法律上的投影),从而达到稳定秩序、继续统治之目的。

4、保护私有财产

法律随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而出现,由奴隶主制定,因而强调了对于私人财产,即奴隶主财产的保护,在此后的数千年里,虽然奴隶主早已化为田野中的泥土,但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作为私法的原则之一被保留了下来,只不过被保护的对象变成了广大公民的私有财产。

三、法律的执行

在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中,创造和解释法律的核心机构为政府的三大部门: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负责的行政。

而官僚、军事和警力则是执行法律,并且让法律为人民服务时相当重要的部分。

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个法律系统的运作,同时带动法律的进步,则独立自主的法律专业人员和充满生气的公民社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避免法律和人类社会主客体地位颠倒的情况发生。确立起人的主体地位和对法律制度的深刻反思。

因此执法者执法过程中,不仅要熟记法律制度还要深谙法律的基本精神,如:法律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在分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弘扬正气、匡扶正义。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所有权。国家的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四、法律的建立

制定法律的初衷无非是惩罚坏人的目的,也就是说在道德标准之内的人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如果一个社会没有道德,那它的法律不仅仅只是摆设,反而会成为强势人群欺压弱势人群的有力工具,所以说法律应该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

二、法律在人民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一)指引作用

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

(二)预测作用

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

(三)评价作用

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行为评价标准有法律、道德、纪律等,它们是可以同时适用的。但应该注意的是,既不能用法律评价取代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也不能用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代替法律评价。

(四)强制作用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没有强制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就会降低,预测作用就会被怀疑,评价作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教育作用的效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五)教育作用

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保护作用,当然任何东西有时也会有副作用

起到了规范和约束的作用。

用来约束人民生活

三、法律与人民的关系

1.在政治方面,公民有

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具体包括两大方面: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人身自由权利

广义的人身自由权包括公民的人身、人格尊严和住宅不受侵犯,以及与人身自由密切联系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监督权利

宪法规定公民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2.经济生活方面,公民有

社会经济权利

社会经济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它主要包括:第一,财产权;第二,继承权;第三,劳动权;第四,休息权;第五,物质帮助权;第六,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

3.文化生活方面,公民有

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各种教育事业。

4.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公民有

特定人的权利

谓特定人这里是指包括妇女、母亲、儿童、老人、离退休人员、烈军属、华侨、归侨和侨眷在内的人员。其权利包括:第一,妇女、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第二,保障离退休人员和烈军属的权利;第三,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益。

1、法律既规定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规定公民应尽的义务,所以法律所规定的范围比公民的权益要大。

2、法律是保护公民权益的工具,但不是唯一工具。

3、法律明确了公民的权利。然后,公民的权利的行使是以法律的保障为前提条件。

老大关系了

全是国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观点,发布者:【】

本文地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法律时刻 https://www.falvshike.com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1c8C2pXXAJSAFE.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相关推荐

  • 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宗旨与调整对象(最新6篇)

    第三十六条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可以委托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对有关产品质量进行检验。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律师工作站整理分享了6篇产品质量法的立法与调整。 章 罚 则 篇一 第三十七条 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2024-12-11 03:49:10
    42 0
  • 反洗钱的监督部门有哪些(反洗钱法立法宗旨)

    导语:本文将介绍反洗钱法的立法宗旨,包括预防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和遏制洗钱犯罪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预防、监控洗钱活动的法律制度,反洗钱法为打击洗钱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反洗钱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1、预防洗钱活动反洗钱法律制度可分为刑事打击和预防、监控

    2024-12-11 03:47:15
    54 0
  • 安全生产法立法宗旨

    律师解答 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 法律依据 《安全生产法》第

    2024-12-11 02:23:30
    37 0
  • 2024关于党的宗旨的思想汇报

    简介:法务时刻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2关于党的宗旨的思想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法务时刻还可以找到更多《2022关于党的宗旨的思想汇报》。 关于党的宗旨的思想汇报(精选18篇) 关于党的宗旨的思想汇报 篇1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24-12-11 00:00:21
    32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