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悲喜,并不相通
“我好不容易正儿八整的出个差,万万没想到杭州靠自己的努力让全城在行程码打上了星号,吓的开会中的我瑟瑟发抖,生怕会后半夜要露宿街头了。
”
11月后这轮疫情的反扑,各地零星病例,大多数中招者都是在各个城市正常生活化没有感知的情况下传染,这些人检测出阳性后的流调公布就成了大家看见各地百姓众生世相的最佳窗口。
每一个城市的流调报告,就是一幅城市众生相,相信多年以后,一定会有人整集出版,成为这个世纪20年代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轶事。
流调: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也就是确诊病例的行程调查,这是流行病防控最重要的方法,没想到意外的给大家生动的呈现了不同地方人的真实生活状态。
它最冷血的地方在于,它几乎是一种“零度叙事”,是冰冷的,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它呈现的是一个人仅仅在现实物理空间和时间中的移动。我们已经忘了,这就是前互联网时代的“自我”。如果没有手机的修饰,这个“自我”看上去多么不堪。
它是朋友圈呈现PS生活另外真实的一面,朋友圈的生活就是大伙儿构造出来并努力追求的意义生活。
而“流调”里的“我”,很大可能是冷酷而不幸福的,因为任何幸福都是一种主观上的构建,是生活的意义,是我们努力追寻的、高于“活着”的东西;而“流调”内容不管有多丰富,所呈现的都只是“活着”而已。
北京,深圳,上海,越一线城市的百姓,生活的越用力。
北京顺义一个年近半百的男人,为了实现考研的目标,白天往返50公里上班,晚上复习备考,周末带娃上课,他把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隙。
深圳宝安那个64岁的阿婆的流调,是服侍完生病老公,帮儿子做家务带孩子,还要给儿子的餐厅打免费工,她的每一分每一秒,好似从来没有用在自己的身上。
一线城市的流调报告,清晰的告诉大家,这些城市建设者每天用力工作,拼命搞钱。
回到最近零星爆发的杭州,宁波等新一线城市流调,虽然同样是努力工作 ,但至少还有生活。
而到西南西北东北城市的百姓生活轨迹中,生活比活着就明显生动了许多。
看完各城市众生相,大伙儿可能仿佛看见了自己,看见了自己这忙忙碌碌为了碎银几两,看见了自己拼搏努力是为了家人幸福。
法外狂徒张三说过:"我们要过一种真正幸福的生活,还是一种貌似幸福的生活。"
流调中的生活是我们真正的生活,朋友圈中的生活就我们貌似的生活,流调让我们看见众生世相,也给了我们一个看见自己现实的机会,更给了我们一个透过纷纭众论,看见自己内心真正想要什么生活的机会。
最终套用一句俗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可以穿透这个世界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21cAgQ8UABcB1Rb.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