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线上发展最成熟的板块,服装电商也正面临改变的冲击,快速发展下服装电商暴露了一些问题。除了我们口中常说的电商直播、私域流量等方面,回归到本质上来:线上店铺,如何应对问题,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思考?
思考1 :单款取胜?
1992年,梁家辉凭借影片《情人》,让许多法国姑娘为他痴迷。开头是这样的: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人来人往的大厅,有一位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的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更美丽,与你年轻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
对于网上开店的掌柜,款式总会过时,只有品牌,才能成为顾客长久的情人。
注册商标,组货,申请开店,宝贝上架,开卖。这是我们在线上开店的基本步骤。然后,我们很自然的就陷入到标题优化、推广,以及对搜索、钻展、打造爆款的研究中去。
这些工作都很重要。网络作为最有前景的品牌营销渠道,掌握这些渠道特性的营销工具,非常有必要。
但是可以想想:我能把店里的每个宝贝,都推上搜索前三页吗?我能把20%的宝贝都打造成爆款吗?答案明显是都不能。我们不否认爆款的价值,但想一直靠爆款盈利,这太不科学。
再回过头想想,完全针对单个产品的优化,那不就是传统线下的批发模式吗?单款取胜呀!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靠批发赚到第一桶金的老板,要去做品牌呢?
答案其实简单,集中精力打响一个名称(商标),总比一个个款式轮番去推,要划算啊!爆款还有下架的时候呢。
谁有爆款生产流水线,麻烦私信一个给我?而且,品牌还有溢价,不用死拼价格,方便传播,留住一个老顾客的成本也低很多。品牌做的好,还可以成为无形资产,用来吸引加盟分销,不断增值。好处太多了。
如果想要长远,还是靠品牌。
思考2 :什么是有价值的老顾客?
有数字统计,维护一个老顾客,跟拉来一个新顾客的投入,是1:6。实际比例应该远大于此。因为老顾客不仅自己重复购买,还会帮我们宣传。这个产出是无法计算的。什么样的老顾客,才有价值?只要成交过的都算吗?不见得。
由低价促销引来的顾客,并不是有价值的老顾客。
在他们身上搞老顾客营销,很大程度上是浪费精力和投入。还是跟上面的问题一样,人家只是跟你风花雪月了一下,你非要把人家拉来再续情缘,这个真的有点难。
思考3:广告能砸出一个品牌吗?
直通车用来单品引流,钻展可以推广店铺。它们都是广告。
还有付费流量和免费流量占比。免费流量怎么来的?搜索的自然排名。就那么几个豆腐块,拼命挤。一般什么宝贝有机会挤上去?店里卖最好的爆款。爆款是怎么炼成的?直通车、钻展、上活动,刷,十八般武艺全用上。这不还是广告费砸出来的吗!
所以,即便整个店铺的ROI达到1:4,实际的广告费用,也远超25%。这基本上已经超过传统品牌的广告预算了。
有没有其他更具性价比的广告途径?
有。而且每个人都拥有。就是商品本身。你的广告很难天天高空轰炸,但只要生意在做,你的商品就日复一日的在流转。
思考4:你见过三个袖子的T恤吗?
所以说,大牌不是靠广告砸出来的。
先有个好东西,再广而告之,产品始终是根基。
LV创造了平顶皮箱,解决了汽船运输时代,人们收叠圆顶皮箱的困难,这是成名之始;Burberry的防水风衣使它随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声名鹊起;二战后材料匮乏,GUCCI创新性的将竹子材料应用到包袋上,经典的竹节包让GUCCI风头无二。
历史上还有牛仔裤、比基尼、斜裁、人造皮革等创新应用,成就了众多品牌。
问题是,这些产品上的革命,是多么可遇而不可求啊。一件T恤,一个前片一个后片,两个袖口。你见过三个袖子的T恤吗?
答案也许不在T恤,这个物理属性的产品本身,而在T恤作为一件商品,其它的商品属性上。
围绕一件T恤,我们要做多少工作?设计、采购、包装、定价、系列规划、上架时间、视觉表现、推广方式、搭配组合。这些工作,让一件工厂流水下来的T恤,完成了进入流通领域的转变:从产品,到商品。
对应的,这个T恤,具备了不同维度的商品属性:风格属性、时间属性、价格属性等等。任何一个属性上的创新,都有可能让你的T恤,与众不同。
还是举例说明:
早年ZARA的创新,在于商品属性中,供给方式与呈现方式的创意——少量,多款,快速供给,以最大牌的形式(店铺位置与店铺设计)呈现最平价的产品。
这些组合的商品属性,满足了人们心里的虚荣。
优衣库的创新,在于商品属性中,产品物理性能、产品序列、呈现方式等多方面的创意——超轻、保暖面料的开发运用,基本款序列......
而最终成就它的,是那个最合适的时间:日本经济失落的20年。平价、实用、百搭而不失身份。所以在此期间,成为日本首富的,会是这样一个服装品牌老板,而不是金融、地产、娱乐业大佬。
商品的属性价值,与社会环境与大众心理息息相关。
如果你能在商品的任意一个属性中,发挥出你的创意,那么你就有很大机会,比别人走的更远。
有一点启发了吗?
思考5:他们记住的是你,还是电商?
“这件衣服真好看,谁家的?”
“淘宝。”
如果顾客跟朋友的交流,都是这样的情形,那说明我们还停留在做货的阶段,离品牌,还很远。
“这件衣服真不错,谁家的?”
“茵曼。”
这就对了。
思考6:只跟着市场走?
淘宝上,一个爆款,会有成千上万的同款出现,拼的是做货速度和价格。这并不是真正的根据市场需求而开发产品。最多是追逐热点。
“妈妈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会得到什么”。《阿甘正传》里的台词,被人们奉为经典。
每个人心中,都渴望意料之外的小小刺激与惊喜。而这个小小惊喜,正是我们要做的。
思考7:你的钱,够用吗?
二八定律神奇又无处不在。线上也一样:20%的人赚钱,80%的人陪练。他们勤劳而且不乏想法,只是,在现金流干枯的那一天,不得不遗憾离场。
在丈母娘的生意中,爱情都可以拿平米来计算了,何况是等待缴税的掌柜?所有的事务,最终都体现在资金的进进出出上:谁,什么时候,什么途径,多少钱(负代表支出,正代表收入)。
至于为什么是谁,为什么是这个时候,为什么是这个途径,为什么是这么多钱,那就是三张A4纸可以画满的,一个合格掌柜应有的经营思路。
举个例子。
先采购,还是先定价?很多人是拿到了货,再定价。比如一件T恤成本25,卖多少钱呢?看看市场行情。嗯,搜索看看,数据分析。65是主要成交价格带。
好,我攻性价比,55卖,除掉10块包邮,25成本,每件还能赚20块!跑不了量?再减10块,45卖!再不济我35包邮也不亏,赚个人气!
这样下来,对应的毛利率,就分别为55%、44%、28%(毛利率=(售价-成本)/售价),减邮费后的净利率为36%、22%、0。
应该反着来。先做好市场调研,确定零售价,再倒推成本。
比如预算25%的推广费用,15%的包装邮费房租人工等其他费用,10%的净利润,那么产品的平均毛利率至少要达到50%,若确定主力零售价在45元,那么,主力产品的采购单价,就不能超过22.5元。
高于这个价格的T恤,不能生产或者拿货。
钱,肯定是有。钱,肯定是不够。
规划好了,才能做到该花的花,该紧的紧。顾此失彼常常导致经营失控。所以,没有成本概念的设计师,不是合格的设计师。
而没有企划的设计,那叫涂鸦。
预算表中的数字,一定程度上已经决定了T恤的面料,以及上面的图案,到底是绣花,镶钻,还是印花。
没有预算的生意,是对自己金钱与时间的不负责任,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思考8:做品牌,怎么都是赚?
服装行业有句俗语:做品牌,怎么都是赚。做的好赚大把现金,做不好赚一仓库存。
人人都爱现金,库存总是吃掉利润的最大黑洞。上市公司的财报上,存货总是做成资产,但精明的财务投资者,总是爱翻看他们的现金流。
除非电商把规则改了,全部店铺强制采用预售制,否则以销定产,永远是个神话。
多少个店铺被一次活动压死?备货就会有库存。
怎么降低?靠经营中的动态调整。
比如采购中的备料不备款原则。
商品规划中,产品总是被分成不同的系列。开卖后,总会有畅销与滞销款之分。电商的好处就是数据及时。要不了两周,是骡子是马就溜出来了。
找出相对畅销的款式,分析款式要点,设计团队立刻延伸新的系列款式,终止滞销款同系列产品的上市。
采购的备料不备款原则,就显得尤其重要。终止滞销款的采购,将面料用于新系列的生产。这是将销售拉回正常轨迹的常用办法。
即便是货品已经按计划采购入仓,依照商品企划的机制,一旦出现计划外的严重滞销,也应当立刻停止类似后续产品的上市,及时开发相对畅销的新款代替。
如果损失已经造成,理性的做法是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增加正向收入。毕竟,时间才是预算表中,看不见却又是最大的财务指标。
在预算周期内,及时止损,并想办法扩大盈利。才意味着,你有机会,进入到下一个翻盘的预算周期。时间是最大的成本。
思考9:没有淘品牌,只有品牌
线上线下,生意的本质一样。别被传统品牌蜂拥上线给吓着。
广告+渠道撑起的一个名字,那不是真正的品牌。当广告停下,渠道优势不再,所谓的优势也就没有了。传统企业唯一的优势,是资金(还是那么粗鲁的高举高打,资金在网上是烧的更快的哦~~)。
互联网也许是最有可能成就一批真正的中国服装品牌的地方。没有了线下层层渠道,中间商的掣肘。开发产品和使用产品的人无缝对接,信息及时全面反馈,都有利于一个真正有志于品牌运营的人,将精力集中于产品、形象、推广。而这些,才是品牌的根基。
预算和创意机制是理性的,创意是感性的。对一个品牌来说,它们同等重要。
《狮子王》有句台词:“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在微妙的平衡中生存”。而同时,小狮子还说:“这是我的国土,我不为她而战斗,谁会呢?”
即便是一个人的事业,只要拥有理性的思维与创意的头脑,也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企业。
而莽撞无序的公司,即便规模很大,也仅是一个规模巨大的作坊。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27fAgQ8VgdRBlJU.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