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号(房) (Room) No.7

前言:

而今同学们对“7号房”大体比较注意,看官们都想要学习一些“7号房”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有关“7号房””的相关文章,希望同学们能喜欢,看官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展览名称: 7号(房) (Room) No.7

展览地点:台湾台北市中正区北平东路7号-(台北国际艺术村)

主办单位:台北国际艺术村

参展艺术家:詹咏帧 Cindy 黄至正 温孟瑜 黄向艺 吴芊颐

开幕茶会:2016年2月20日 周六 14:00

“7号(房)”呈现六位艺术家对于屋檐下各种空间属性的探索,进而连结自身对于情感、生命的视角所揭示的各种意识,同时也从艺术展演重新界定看似牢固的属性,构筑另一种空间想像。

人一辈子会经过无数的房,有些作为我们成家立业的住所,有些则是在不同的机会之下所停驻的空间。来来往往之间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发生了事件、建构了时序、注入了情感,而人透过记忆、感知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房间纳为自己脑海中永存的回忆空间。

(房)作为人的居所,成了生命经验、情感表现、自我揭露的场域,同时也因为人与空间的各种作用和相互影响让一个空白的空间透过时间淬炼、人们进驻而堆叠了各种看得见与看不见的轨迹,进而形塑出一个空间里的氛围与独特性,同时建立出一套隐形的规范,赋予每个空间其特定的属性与特质。

“7号(房)”呈现六位艺术家对于屋檐下各种空间属性的探索,进而连结自身对于情感、生命的视角所揭示的各种意识。艺术家们透过艺术创作一面追寻著个体与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重新界定原先看似牢固、被人与文化所建立的空间属性,构筑另一种空间想像与可能。

黄至正以一个有着柜子的回忆角落作为展览背景,呈现(房)中与家族记忆的联结,以铝箔为基底,藉由各种生物影像显现出恍若幽灵一般被遗忘的情感角落。

詹咏帧以阁楼储藏间为起点,延伸其灰暗、模糊、容易被遗忘和掩盖的空间特性去挖掘现代日常生活中那些无法定义和难以捉模的情绪,并向我们所处的生活提问,反思我们生活中是否也有精神层面的阁楼储藏间,藏匿著那些难以诉说、掌握的思维。

吴芊颐将窗视为一个(房)中内部与外部区隔和对应的独特区块,谈论窗的平面视角如何作为一个时代精神模式,传递出时间与空间的流动以及属于当代的庶民情感。

温孟瑜认为客厅是一个介于私密与公开的(房),是情感如何不断交错与重叠的位置,以其作为她作品属性的代表,透过作品中家俱陈列、物件的配置显示出人与人之间各种沟通与连结,深刻描绘(房)里看不见的人之情感印痕。

Cindy以有着大书桌的开放空间巧妙地呈现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人为的大量复制作为一种传达方式,揭发人就算是在机械式的行为中仍是不断地透过超越语言的形式传达自身情绪。

黄向艺针对空间内的情欲议题提出(房)中的权力关系。将“偷窥”作为人与人关系的切入点,阐述一个居所中所出现的主体与客体,藉由作品进一步带出对于空间中私领域与公领域的模糊界定。

以(房)中不同的属性延展而出,艺术家们探讨位处在空间中的人的记忆、情欲、感知、以及与他人和时代之间的相互关系。以“7号(房)”作为一个暂居的空间,与每个驻足其中的旅人共同建构出一个时空下的独特居所。

(编辑:杨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北京文艺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北京文艺网的价值判断。

本文来自北京文艺网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32dB2pVVgdXAVc.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1月04日
下一篇 2025年01月0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