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时你们对“司马当”都比较关怀,朋友们都想要知道一些“司马当”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关于“司马当””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喜欢,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陛下,臣冤枉啊!”
“罢了,贬为司马,即日离京!”
一纸诏书,唐代官员的职业生涯从此从“996”变成“钱多事少离家近”——这“司马”到底是啥神仙职位,竟让皇帝们对它爱不释手?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唐代“贬官万能公式”背后的玄机!
“司马”这官职,堪称中华职场的活化石。西周时它是三公之一,专管打仗征兵,妥妥的军事扛把子(西周版国防部长)。到了汉代,司马成了大将军的副手,手里攥着兵权,威风得不行(参考霍去病的“骠骑将军司马”)。
可到了唐代,司马的职业生涯突然“滑铁卢”。名义上还是刺史(相当于省长)的副手,但实际工作从“指挥千军万马”变成了“喝茶看报”——管你之前是宰相还是御史,贬为司马后,日常任务只剩下“签字盖章、微笑点头”。
职场真相:
品级不低:上州司马从五品,放现在至少副厅级干部,工资比京官还高(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月薪六七万文,比在中央当谏官还滋润)。职责全无:柳宗元在永州当司马时吐槽:“州民康,非司马功;郡政坏,非司马罪。”翻译成现代话:干好了没功劳,干砸了不背锅,堪称“职场透明人”。唐代皇帝们对“贬为司马”的执着,堪比现代老板对“调岗边缘部门”的热爱。这背后藏着三条帝王心术:
1. 面子工程:
贬官不能太狠,否则显得皇帝刻薄。司马品级不低,工资照发,面子保住了,里子也没撕破(比如刘禹锡从监察御史贬为司马,级别还升了半级,但实权归零)。
2. 权力隔离:
把政敌丢到偏远州郡当司马,既让他们远离长安权力圈,又不用背上“杀功臣”的骂名。唐宪宗收拾“二王八司马”改革派时,这招用得炉火纯青。
3. 省钱省心:
安史之乱后,地方节度使权力膨胀,中央穷得叮当响。司马这类闲职不干活还领高薪?错!朝廷巴不得他们躺平——总比闹事的强。
同样是贬官,有人抑郁而终,有人却活成“斜杠青年”:
1. 文豪的春天
白居易:江州司马任上写出《琵琶行》,边喝酒边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顺手成就唐诗巅峰。柳宗元:永州司马十年,旅游博主附体,《永州八记》直接带火湖南文旅(唐代版小红书达人)。2. 官场倒霉蛋
王叔文:改革失败被贬渝州司马,第二年就被赐死,堪称“躺平都来不及”的悲剧代表。凌准:贬到连州后家人惨死、自己哭瞎双眼,证明“司马闲职”也能要命。3. 职场老油条
李林甫:权倾朝野的宰相被贬司马后,立刻化身“佛系公务员”,完美演绎“识时务者为俊杰”。没有贬官司马,唐诗起码少半壁江山!这些“闲职”反而成了文人的创作温床:
带薪创作:不用打卡加班,俸禄够买酒买纸,李白看了都羡慕。素材自由:走遍偏远州县,见惯民间疾苦,杜甫的“三吏三别”都得喊他们一声前辈。吐槽无压力:反正政治生涯已凉,写诗骂街毫无顾忌(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翻译:你们折腾吧,老子躺平了!)。下次当你抱怨“工作无聊”时,想想唐代司马们——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躺平”,是躺着也能名垂青史!
本文来自洞察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4daB2pSVQdQB1xW.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