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眼前各位老铁们对“铁娘子坚固柔情”大概比较关切,我们都需要学习一些“铁娘子坚固柔情”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对于“铁娘子坚固柔情””的相关知识,希望咱们能喜欢,兄弟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玛格丽特·撒切尔是英国政坛界的一朵奇葩,对内削减福利和对外强硬的态度让英国重现辉煌,也因而获得了“铁娘子”称号。不过这位英国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女首相的历史争议很大,在2002年《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排名第十六,在2003年《最坏的100名英国人》中又排名第三。而这位站在权力高台上的女人终究也只是一个女人,她的铁人铁政也被拍成了这部带有一贯韦恩斯坦兄弟旗下小片路线风格的影片「铁娘子:坚固柔情」。虽然评分并不惊艳,但作为一个专辑题材的影片却有它的独到之处。
导演演员篇:“写意派”风格配上奥斯卡影后
影片导演菲利达·劳埃德(Phyllida Lloyd)长期从事戏剧行当,此片是她继「妈妈咪呀」后的第二部作品。影片的拍法有点“写意”,用回忆杀的方式串联起撒切尔夫人11年在男性权利角逐圈奋斗的从政生涯片段,并虚拟了撒切尔夫人晚年的心境及家庭生活。虽然导演以女性视角出发给画面呈现得颇具美感,但也似有似无的犯了和众多传记片导演类似的毛病:有着将人物刻画得丰满立体的“野心”,却引来了节奏凌乱且细节堆砌琐碎之嫌。
无可非议,凭演绎中老年时期撒切尔夫人而再度摘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又奉献了一次精彩的表演,很有说服力地塑造出了一位经历和内心同样复杂的女性首相。不论是晚年去买牛奶时的发僵的腿脚、扶着门框的手臂、语无伦次的自语,还是从政时在唐宁街办公一锤定音的刚毅果敢都拿捏的很到位。举手投足间再现了一把政坛界霸气外露的时尚女魔头,足以证明她这尊奥斯卡小金人拿的实至名归。
与其搭戏的吉姆·布劳德本特(Jim Broadbent)因出演「长路将尽」也摘得了一座小金人,不过这位高大随和的英国演员虽然舞台经验丰富,却因表演有时略显浮华而有些不入好莱坞的主流。在此片中的演绎扎实沉稳可圈可点,也因此受到了好评与肯定。
剧情篇:撒切尔夫人的铁血与柔情
影片在剧情设置上的创意无疑是值得称赞的,没有循规蹈矩的按时间线顺序讲述,而是从老年撒切尔夫人的生活琐事讲起,用那段政治家光环之外鲜为人知的退休生活当背景,并从政时期几个比较关键的事件作为切入点引入撒切尔人生不同时期的主要片段。
身为杂货店老板却经常演讲有关保守党政治理想与抱负的父亲,让撒切尔从小便对政治产生了浓厚兴趣,随后她更是考入牛津大学并正式走上政坛,大胆在男人餐桌上加入话题讨论时的勇敢,也为她吸引来了爱慕的眼光。在议员选举失败之时,丹尼斯却带着幽默化解了她的失落并愿意给她一份真挚的爱情。
此后,逐渐在政坛占有一席之地的撒切尔,也开始慢慢展现了她的“铁血手腕”。她为了英国经济长远发展而推行消减工会教育支出,鼓励英国民众出来工作不是依赖政府福利的支持;在经济严重受挫之时推行全面私有化,将国有垄断的天然气电信等领域的股份抛售给民众,促进自由经济的发展;甚至在执政后期推行人头税。而这些当时看来比较“激进”的政策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动乱,在推行过程中更是造成贫富差距拉甚至遭到亲信不满的局面。但这位“铁娘子”始终坚信经历阵痛后的英国,会迎来稳定且长期的繁荣发展。
事实证明,撒切尔在一些政策上的坚持与铁血也确实让英国的经济有了腾飞,而她也并非表面看上去的那样残酷无情。她会时长怀念失去的事业伙伴,险些在民众制造的爆炸中失去挚爱,做出马岛战争的重大决定后会紧张得手心冒汗,甚至给每个牺牲将士人的家中寄去亲笔信来表达哀思。
不过,没有人可以永远处于权力之巅,这个曾因把所有精力投生到政治生涯而遭到家人反对的撒切尔,最终在任两届执政11年后体面而不失庄严地离开了权力最高处,并过上了看起来有些心酸的晚年生活。患有老年痴呆的她一直幻想自己已经离世的丈夫还在,面对空无一人的位置自顾自地说着“对,我们在这里”。
最终,她依旧还是那位面对任何困难都不服输的“铁娘子”,选择把丈夫留下的衣物统统打包送人来直面真实而独孤的老年生活。
瞎侃篇:“铁娘子”孤独老年生活的背后
当然,作为一部讲述特殊政治人物的电影,本片无疑让那些抱着欣赏撒切尔夫人在政坛叱咤风云期待而来的观众有着些许失望。双线叙事的手法虽表现了一个女政治家在事业与家庭上的两面性,却也因剧情分布的失衡导致了晚年境况过于充实,而首相生涯以及政治内涵和影响力趋于轻描淡写的结果。
不过,影片过多展现撒切尔夫人“铁娘子”形象脆弱的另一面,也让这位伟大的人物显得更为立体。不少网友吐槽撒切尔的晚年生活过于凄惨孤单,与子女的关系也很疏离,基本上六个月才见一次面,而远在南非的儿子又因临时有事而取消了归家计划。
这中间不排除撒切尔夫人对对家庭关注度少,而导致与丈夫有争吵甚至与子女有关系不好的因素在里面。不过从国家文化的层面来讲,这种父母与子女间比较淡漠的关系其实也应该客观的评论。在欧美国家的文化中,子女一旦超过18岁便不能在家居住,即便租不起房子也只能住进家中的地下室,而80多的老头老太太自己去超市买东西也并不会被认为是孤独的表现。
不可否认,撒切尔夫人曾说过“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意义的,我不能那种在洗茶杯、围绕在厨房和孩子身上终老一生的女人”的话,而她也确实因在英国政治上投入太多而在亲情上留下了很大的遗憾。但这其中不乏有命运的推动因素掺杂在内,毕竟没有人生来就希望做一个六亲不认的孤家寡人。董明珠希望做个幸福的妻子却不得不奔波在外,宋庆龄也希望有个美满的婚姻却无奈早早守寡。
而性格也决定了一生命运的走势,像撒切尔夫人这样选择把精力过多放在事业上铁娘子,也就无须纠结对晚年的家庭亲情有什么期待了,毕竟她也实现了自己想要实现的价值。其实,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是在事业上有一番成就也好,还是多享受亲情与爱情的滋润也罢,只要不后悔并享受当下就好了。
本文来自闫初一0528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614B2pVVgZTA1Y.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