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前置审查意见的类型有哪些

【解析】申请自申请日起3年内,国家专利局可以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审查; 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请求实质审查的,该申请即被视为撤回。前置审查意见的类型有哪些?法务时刻小编为您整理出来相关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谢谢。

前置审查意见的类型有哪些

前置审查意见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1)复审请求证据充分,理由成立,同意撤销原驳回申请的决定。

(2)复审请求人提交的申请文件修改文本克服了原申请文件中存在的缺陷,同意在修改文本的基础上撤销原驳回申请的决定。

(3)复审请求人陈述的意见和提交的申请文件修改文本不足以使原驳回申请的决定被撤销,因而坚持原驳回申请的决定。

对于前置审查意见,原审查部门应当特别注意下列各项。

(1)原审查部门应当明确说明其前置审查意见属于上述何种类型。坚持原驳回申请决定的应当详细说明意见;所述意见和原驳回申请决定相同的,可以简要说 明,不必重复。原审查部门针对修改后的权利要求重新进行检索以后,在增加新的对比文件的基础上坚持驳回决定的,应当根据新的对比文件(必要时结合原有对比文件)详细写明坚持驳回的意见。

(2)原审查部门认为复审请求人提交的对被驳回的专利申请的修改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或者不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应当在前置审查意见书中说明。

(3)原审查部门提出的意见属于上述三种类型中第(1)种或者第(2)种类型的,专利复审委员会不再进行合议审查,应当根据前置审查意见作出复审决定, 通知复审请求人,并且由原审查部门继续进行审批程序。原审查部门不得未经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复审决定而直接进行审批程序。

(4)原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中对于驳回决定所依据的申请文件未作修改的复审请求不得提出新的驳回理由或者证据。

如果希望能够用维权,建议你可以进行法务时刻在线咨询,专业的律师团队会为你解答问题,及时合法的保护你的权益。

法务时刻来源链接:https://www.jiwenlaw.com/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6b9C2pQUAhQAVM.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前置收费经验总结(合集25篇)

    前置收费经验总结 第1篇 20xx年是公司推进行业改革、拓展市场、持续发展的关键年。现就本年度部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努力提高部门人员素质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通过对各级领导进行政策、制度、纪律培训,熟悉掌握本部门工作程序、方法,为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奠

    2024-12-11 03:38:34
    38 0
  • 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是什么?

    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是指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需要先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建议参考:1、在申请劳动仲裁前,劳动者应该仔细阅读劳动法律法规,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2、劳动者应该准备好相关的证据

    2024-12-11 03:05:13
    43 0
  • 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是什么?

    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是指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需要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是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未经仲裁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建议参考:1、了解劳动仲裁的程序和要求:劳动者在申请仲裁前,需要了解劳动仲裁的程序和要求,

    2024-12-11 03:05:13
    44 0
  • 劳动争议前置程序范围是什么类型怎么填?

    劳动争议前置程序是指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必须先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前置程序的范围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例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争议。2、因订

    2024-12-11 02:58:12
    33 0
  • 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是什么?

    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是指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需要先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由仲裁机构对争议进行审理和裁决,如果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建议参考: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应该了解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并在规定的时间内

    2024-12-11 02:57:11
    40 0
  • 劳动争议是仲裁前置吗

    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在提起劳动诉讼前需要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不服的,才能提起劳动诉讼。法律所规定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前置,实指劳动争议这一事实经过仲裁程序,并非要求所有的当事人都经过仲裁程序。如果要求所有的当事人都经过仲裁程序,只会增加当事

    2024-12-11 02:42:44
    32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