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关于介绍贵州四洞沟的导游词精品10篇

文章转自:法律时刻
摘要:势磅礴,景物众多。(主)洞长2284米,宽100多米,高75-80米,面积7万多平方米。全洞分为8厅和一道暗河,厅又分为两层,上层6厅,下层2厅,上下厅及洞洞之间均有小洞相连,深不可测。洞内有比真物大几倍的青龙、龙虾、海螺、海龟、开屏孔雀、狮子、驼队、猴群、古刹、神佛、仙女以及簇拥依偎的童翁人群等等,惟妙惟肖;洞内遍布钟乳石笋、石柱、石帘、石瀑、石幔、石花、石针等,有的似云海奔涌,有的似飞禽走兽,

关于介绍贵州四洞沟的导游词精选篇1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龙洞位于城东17公里的漾头镇、六龙山脉北端、锦江南岸大峡谷之中,风景区内山峰林立,重峦叠嶂,溪谷幽深,竹木苍翠,植被完好,既有璀璨峥嵘的岩溶洞群,雄奇险秀的锦江峡谷,逶迤秀丽的锦江(漾头)库区,华中地区,还有考古价值较高的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的古文化遗址,是一个集观赏和科研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九龙洞是该风景区的主体景点,位于风景区中部,洞内空旷宽敞,气势磅礴,景物众多。(主)洞长2284米,宽100多米,高75-80米,面积7万多平方米。

景点概述

九龙洞风景区主要包括九龙洞、锦江峡谷、锦江库区等景点,现分述如下:

(1)九龙洞

九龙洞是该风景区的主体景点,位于风景区中部,洞内空旷宽敞,气势磅礴,景物众多。(主)洞长2284米,宽100多米,高75-80米,面积7万多平方米。全洞分为8厅和一道暗河,厅又分为两层,上层6厅,下层2厅,上下厅及洞洞之间均有小洞相连,深不可测。洞内有比真物大几倍的青龙、龙虾、海螺、海龟、开屏孔雀、狮子、驼队、猴群、古刹、神佛、仙女以及簇拥依偎的童翁人群等等,惟妙惟肖;洞内遍布钟乳石笋、石柱、石帘、石瀑、石幔、石花、石针等,有的似云海奔涌,有的似飞禽走兽,有的似奇花异草,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神奇瑰丽。第三厅的三根擎天巨柱高大雄奇,其中最突出的是九龙盘柱,高达39.9米,周长13.5米,柱身有九条石龙缠绕,形体遒劲,栩栩如生。

相传,六龙山有六条青龙与锦江三条黄龙相约聚于此,见此洞胜似天宫仙境,都想据为已有,互相争夺,不愿离去,等到鸡鸣天亮时,已经出不了洞,便化作九条石龙盘于洞中石柱之上,九龙洞因此得名。九龙洞左侧一公里处,有一个十分奇特的冷热二风洞,一洞凉风徐徐,寒气袭人;一洞暖气融融,如沐春风,令人惊赞不已,回味无穷。

(2)锦江峡谷

位于九龙洞风景区内,连绵十里,孤峰林立,洞洞相联,甚为壮观,这里主要介绍峡谷内的集旅游和佛教于一体的观音山和莲台峰。观音山,位于九龙洞右侧,巍峨雄壮,总面积2平方公里,曾建有莲花寺、观音殿、 求子祠等古建筑,皆画栋雕梁,凭栏眺望,锦江如带,峡谷流翠,烟波浩渺,云江共舞,景象极为壮丽;莲台峰乃观音山主峰,近可鸟瞰清澈光灿的江水,远能眺望层层群山,及至梵净山金顶。在雨后睛天成雾的早晨,还可遇上浩瀚无垠的雾海和绚丽多彩的佛光。

(3)锦江(漾头)库区

从芦家洞水电站顺江而下,至漾头水电站,流程24公里,面积417公顷,两岸翠竹葱笼,湖水晶莹剔透, 是一个山水林木交相辉映的人工湖泊。

(4)黄腊洞、青明洞、天鹅洞、鱿鱼洞(已被淹没) 等位于九龙洞附近。另一个黄腊洞位于城西南大坪乡内。

关于介绍贵州四洞沟的导游词精选篇2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风景点是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第一在瀑布,也是世界上慕名的大瀑布之一。1982年1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黄果树瀑布已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黄果树瀑布距省城贵阳市137公里,位于贵州省西部镇宁县和关岭县接壤处的打邦河支流的白水河上。从贵阳乘车到黄果树,约需一个半小时左右时间。

黄果树大瀑布已经到了,你们看,这就是早已闻名遐迩的中国第一大瀑布。 黄果树瀑布高68米,加上瀑上瀑6米,总高74米,宽81米,夏秋洪水暴涨,瀑布如黄河倒倾,峭壁震颤,谷底轰雷,十里开外,也能听到它的咆哮;由于水流的强大冲击力,溅起的水雾可弥漫数百米以上,使坐落在瀑布左侧崖顶上的寨子和街市常常被溅起的水雾所笼罩。游人谓之银雨洒金街。冬春水小,瀑布便分成三五绺从岸顶上挂下来,远远望去,那洁白的水帘飘然而下,扬扬洒洒,如绸缎飘舞,如仙袂飘举,如淑女浣纱。

数百年来,黄果树瀑布的雄姿一直为许多文人学者所惊叹。清代贵州著名书法家、颐和园三字的题额者严寅亮在望水亭题写的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需梭织天生成,更是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色。

现在,我们来到了瀑布跌落处---犀牛潭。此潭乃因传说有神犀潜藏水底而得名。有没有神犀,谁也没有见过,但潭水的神秘幽深,至今依然,任何人驻足潭边,都会浮想联篇。若是晴天的上午10时或下午4时左右,由于阳光的折射,你还可以透过瀑布冲击时溅起的雨雾,看到从深潭中升起的七色彩虹,使你顿生雄姿盖世,艳丽昭天之感。

这个瀑布为什么起名叫黄果树瀑布,而不叫其他别的什么瀑布呢?据民间传说,是因为瀑布边上有棵高大的黄桷树,按当地的口音,桷与果读音相同,所以人们就习惯称之为黄果树,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很久以前瀑布附近的农民都喜欢种黄果,瀑布边上就有一大片黄果园,因此就把这个瀑布称之为黄果树瀑布了。

与世界上其他著名的大瀑布相比,黄果树大瀑布虽然没有非洲维多利亚大瀑布、北美洲尼亚加拉大瀑布、委内瑞拉安赫尔大瀑布那般宽阔、高深和雄伟,但是,黄果树大瀑布自有它奇特之处,它是世界上处在喀斯特地区最在瀑布,也是最壮观的瀑布。这个大瀑布就像是一块奇异的磁 石,在它的地面、地下、水上、水中还吸附着一连串丰姿绰约的景致。其中最神奇的一处,就是隐藏在大瀑布半腰的崖廊洞穴,由于洞外藤萝攀附,水挂珠帘,故曰水帘洞。这是世界上其它大瀑布所没有的奇特景观。

女士们、先生们,水帘洞已经到了,这个水帘洞全长134米,它由6个洞窗、3个股洞泉和6个通道所组成。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水帘洞一场戏,就是这里拍摄。 这是第一洞窗,它的位置最低,离犀牛潭水面仅40米,但洞窗则最宽大,有十几米宽,位置在第一、二个瀑布中间,大水时两个瀑布就连成水帘,将洞窗全部封住;水小时则次第拉开,从几米到十几米不等,闵像可以随意开合的窗帘。 这是第二洞窗,它离第一洞窗仅4米左右。这是一个静谧的世界,号称水晶宫。它是水帘洞的心脏部分,长11米,高9米,宽3米。路旁有一股泉水,清澈明净,水长年保持在一个水位。洞顶悬挂着许多钟乳石,在麦秆状钟乳石上还有名贵的卷曲石。洞壁上还悬着数不清的石幔、石帘。 这是第三洞窗,它向外突出,很像阳台。这个洞窗有1米高,3米长,外面围有护栏,游人站在护栏后面可以伸手摸到瀑布,所以人们把这里称之为摸瀑台。

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要游览的景观是犀牛潭峡谷景观。你们看,从犀牛腰往下,是一道一道相连的跌水,依次是犀牛潭、三道滩、马蹄滩、油鱼井等等。在这一连串滩潭中,为首的自然是犀牛潭,它深17.7米,经常为溅珠覆盖,雾珠淹没。只要有阳光,瀑布溅珠上经常挂着七彩缤纷的彩虹,随人移动,变幻莫测。黄果树瀑布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黄果树瀑布地处喀斯特地区,是由水流的侵蚀作用造成的。当溯源侵蚀裂点到达上游时,河水沿着喀斯特裂隙冲刷、溶蚀、冲蚀、磨蚀,管道逐渐扩大,形成落不洞及地下河;当地表河注入落水洞后水量的比例逐渐增大,就形成了喀斯特地区特有的袭夺,在明流注入落水洞处,就形成落水洞式瀑布。随着水流冲蚀及策略崩塌作用不断加剧,暗河洞穴越来越大,于是沿地表干谷发育了成串分布的竖井及天窗,它们不断扩大,归并,垮塌,就造成了现今雄伟壮观的黄果树大瀑布和瀑布下游深切险峻的峡谷。 我希望诸位举起你们的照相机,把黄果树瀑布拍下来,留在你们的记忆中,宣传给更多的人,因为,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

关于介绍贵州四洞沟的导游词精选篇3

万峰林包括东峰林和西峰林景区,目前对外开放的主要是西峰林。西峰林是一座座奇美的山峦,与碧绿的田野、弯曲的河流、古朴的村寨、葱郁的树林融为一体,构成大自然中最佳的生态环境,形成天底下罕见的峰林田园风光。根据峰林的形态,分为列阵峰林、宝剑峰林、群龙峰林、罗汉峰林、叠帽峰林等五大类型,是中国喀斯特地质地貌中发育最成熟的锥状峰林典型代表,每一类都各具特色,既独立成趣,又与其他类型的峰林相辅相成,组成雄奇浩瀚的岩溶景观。

兴义万峰林八卦田是一片天然形成的八卦田,平卧在纳灰寨农田中央,其造型神奇迷离,如神匠打造,层叠有序。八卦田中有三个天然地漏,深不见底,被称为地眼大地的眼睛。这些纳灰漏斗群为宽而浅的碟型漏斗。农田耕地以漏斗为中心,弧型展布,构成了奇异的八卦图案。据说踩一踩八卦田,升官又发财。还有一条纳灰河在田中穿过,却又消失在田野中。据考察,此河在地下穿延,在二十多公里外有重见天日,并汇入珠江。这种漏斗是在地下河局部坍塌和地表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纳灰漏斗群呈有序的带状分布,揭示其下部为一条地下暗河。

万峰林天坑:在兴义的万峰林中有非常多的天坑,而在这些天坑最著名的就要数雨古鲁了,它至今都被称为是华夏之最。这个天坑整体呈一个喇叭花的形状,而高差大约拥有600米,换算成比较直观的楼房来说的话,大概是要把一栋200层高的楼扔到天空中,才可以将它填满。而在这个天坑的周围,至今还生活着非常多的住户,他们使用的日常生活工具以及所建造的房屋都是由天坑旁的石头所搭建而成的,因为有这个天坑在,所以大家从来都不用担心喝水的问题。

万亩油菜花:万亩油菜花盛开在烈烈暖阳下,在层叠的峰林间,一座座峰林在初春的日光下延伸到天边。山下是灿烂明黄的大海般的油菜花田,不知名的村寨掩映其中若隐若现。远处青山如黛,近处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开得热烈灿烂。

关于介绍贵州四洞沟的导游词精选篇4

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原名肇洞,是一个东西向的狭长谷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河面跨有有六座风雨桥,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一个寨子就有五座鼓楼,分布在寨中五团,依次为仁团鼓楼、义团鼓楼、礼团鼓楼、智团鼓楼、信团鼓楼,因而被称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从外观看像一座宝塔,气势雄伟,还没进入村寨就很醒目。鼓楼上一般都挂有一支鼓。过去,当寨子遇到外敌入侵,失火或议事之时,便登楼击鼓,召集寨民,鼓楼因此得名。鼓楼是寨里集会议事、订立款约、处理问题的会场,也是寨里群众工余饭后休息活动场所。每逢春节、农历6月6日天贶节和8月15日芦笙节等盛大的节日活动都在鼓楼举行。

仁团鼓楼是寨子中最矮的鼓楼,鼓楼旁就是风雨桥,后面就是戏台,是肇兴唯一的鼓楼、戏台和风雨桥都能展现在同一平台的地方。义团鼓楼的后面就是戏台,戏台前面就是一座大平台。这个平台是肇兴最大的一块空地,所以很多侗歌的演出都会在这里进行。礼团鼓楼的后面有一个萨岁坛,爬上萨岁坛旁边的晒谷地,你会看到另一个角度的鼓楼,智团鼓楼是肇兴唯一的歇山式鼓楼,智团鼓楼沿着河流往下游走就是信团鼓楼,信团鼓楼离主街最近,也是肇兴最高的一栋鼓楼。

整个寨子能看到全景的制高点是肇兴中学观景点,在这里能清晰看到整个肇兴侗寨的全貌。另一处是猛猫花桥下游新建的第六座风雨桥对面的小山坡,在那里也能看到肇兴的全景。晚上可以看看肇兴的大歌演出,更好得感受一下侗族风情。

肇兴现在经过开发,各种服务设施已经很完善,吃饭和住宿都不用担心,但是建议在旅游旺季最好还是提前预定较好。从义团鼓楼旁边的水泥桥开始一直到仁团鼓楼这一段,是肇兴的重点保护地带,也是最漂亮的一段吊脚楼景观,而这里也是肇兴购物最集中的地方。

关于介绍贵州四洞沟的导游词精选篇5

红枫湖上有大大小小178个岛屿,这些岛屿有的似巨礁,有的像屏障,有的如浅渚。湖中有山,山中有洞,登高远望,只见湖面上星星点点,浩浩渺渺,美不胜收。

红枫湖最深处达数十米。两岸或高耸天际的石山,可望而不可及;或茂林绵延,望无尽头。湖面碧波荡漾,四周青山隐隐。泛舟游弋于危崖幽谷,群凫乱飞的汊湾,或换乘小像皮船驶入湖边的桃湖洞寻幽探奇,别有一番情趣。

红枫湖分北湖、南湖、中湖、后湖四个区域,四个湖区各具特色:北湖的岛、南湖的洞、中湖的水、后湖的湾并称红枫四绝,使红枫湖水面开阔而不单调,湖湾狭窄而不俗气。更有侗寨、鼓楼、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寨石板房等新景点点缀其中,给本来优美的红枫湖又添了几分秀色。

南湖与后湖一脉奇山相隔,这山如螺髻玉簪,如翠屏锦幛。奇峰下有一天生通道,名叫下洞,可容轻舟穿行。洞中潜行虽然隈隩,出洞后却是景象一新,很有点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王维《桃源行》诗句)的意韵,让人不辨人间还是仙源。幽深宁静的湖面,水色湛蓝,空气清爽,不染尘埃。湖岸上林木烟笼,野花罩地,篱舍星散,雀鸟争鸣。每一道湖湾都是一幅别致的风景画,有的闲适恬淡,有的充满生机,有的幽雅清冷。

若是晴天,湖面澄碧透亮,夕照下水天一片辉煌,栖息在岛上的白鹭寻着夕阳飞去,真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雨天更显娇媚,近岛、远山,迷迷蒙蒙,各有层次,浓淡分明,犹如一卷意趣高雅的水墨画。

关于介绍贵州四洞沟的导游词精选篇6

赤水丹霞位于中国最大的红层盆地四川盆地南缘,地处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赤水丹霞地貌发育处于回春青年早期发育阶段,区内峡谷、绝壁、溪流、飞瀑遍布,丹霞地貌主要以高原峡谷型和山原峡谷型为主,峡谷深切,地面破碎,地势起伏大。海拔最高处约1730m,最低处240m,相对高差近1500m,存在1600~1700m、1400~1500m、1200~1300m、900~1000m及300~500m等多级地形面。白垩系嘉定群是赤水丹霞地貌发育最为核心的物质基础,以河湖相厚层块状红色砂岩夹粉砂岩为主,岩石坚硬,抗侵蚀性强,垂直节理发育,多发育峡谷崖壁等高大雄伟的丹霞地貌形态。侏罗系地层以紫红色、紫灰色砂岩、泥岩、页岩为主,岩性较软,抗侵蚀性弱,主要以剥蚀侵蚀红岩低山、丘陵等地貌形态为主,边坡和缓。

地质构造

老第三纪以来,在赤水市境内相继形成一系列东西向及南北向小构造体系,主要有大白塘向斜、磨子岩背斜、土城鼻状背斜、旺隆场背斜及官渡背斜等。

关于介绍贵州四洞沟的导游词精选篇7

离贵阳市3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异常美丽且安逸清新的省级风景名胜区____香纸沟。香纸沟景区由“龙井湾、锅底箐、马脚冲、南静寺、白水沟、红子沟、葫芦冲、万丈沟”等组成,共有七十余个景点。景区内集山、水、石、林、竹、洞、寺庙为一体,各具精华山水兼顾,加上原始手工造纸技艺构成了如今香纸沟独具特色的景观。景区内地表水与地下水渗漏涌出,交替平凡,各种上升、下降岩溶达60余处,自然形成山沟、绝壁、栈道、伐道、刀脊,因白水河支流落差形成的叠水瀑布,构成了景区的岩溶景观。香纸沟的山,山峰造型优美、怡静间丰富动人,悬崖绝壁,奇峰异石,动人心魂;香纸沟的水,水质清澈见底,涓涓细流,小桥流水交相辉映;香纸沟的树古木参天,古藤垂悬;香纸沟的竹林茂盛,葱翠郁滴,香纸沟的布依人用他们淳朴的民歌唱到:香纸沟有山又有河,还有古树古水车,青山绿水待春风,布依山歌等贵客。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这片热土上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铸就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这里幽静而清新的秀美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避开了都市的喧嚣与霓虹灯的闪烁成为了在城市中奔忙的人群中理想休闲地。

600多年历史的香纸沟“土法造纸”工艺:这种手工造纸技艺,因与东汉蔡伦的造纸技艺一脉相承,被称作“世界最古老的造纸术活化石”,早已闻名遐迩,20__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调北征南”时,越国汪公从江浙率兵进湖南转贵州,带领一支军队来到这里屯驻。大量的湘人在这里定居后,看到这里虽然土地贫瘠,但水源充足,竹子丰富,尤其适合生产纸品。为了祭祀军中阵亡将士和生存的需要,他们便操起了世代相传的古老造纸技艺。于是,源于湘人蔡伦的“蔡侯纸制作技艺”便传到这里。因造出的纸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湖南又简称“湘”,为表思乡之情,湘人就把这里定名为“湘子沟”。自那时起,“香纸”逐渐成为当地的特产行业,地名也就逐渐演变成了“香纸沟”。“香纸”曾被皇帝御赐为“神圣纸品”。

在香纸沟,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造纸,造纸首先是选料取材。香纸沟的“香纸”原料来源于竹,竹子肉厚、质密,成浆率高,韧性好,易成型,使这里的纸品质地优良。由于香纸沟的纸由竹而来,于是香纸沟人对竹有着敬畏之心,在砍竹前,先要举行庄重的仪式,在竹子前烧三炷香后再砍竹,而砍竹用的工具只能用柴刀,忌用蔑刀,因为柴刀砍竹有“发财”之意,而“蔑”音同“灭”,有“灭竹”之意。有了原料,就进入了造纸的第一道工序煮:将砍下的鲜竹子捶烂后,再将其与石灰掺水混合,将之放到那个石砌的大锅里,下面加柴生火,在锅里煮上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竹子就变得非常软烂;再经过半个月的浸泡,然后开始造纸的第二步碾:经过10多个小时的碾压,竹子被彻底的碾成泥状;第三步叫“抄纸”,其中包含了很多细碎的工作,比如要先把“竹子泥”和水按比例勾兑,之后还要把起“润滑”、“分层”作用的桦叶水倒入,再将抄好的香纸压缩、挤压水分、晾干从取料到制成成品,共包括了伐竹、破竹、沤竹、煮竹、碾压、提浆、抄纸、压榨和烘晾等72道工序。这里的人们受文化习俗诸多因数的影响,至今仍保留原始传统的造纸技艺,这对总结我国造纸的历史,有着活化石的作用。”

山也青幽幽,水也青幽幽。

美丽多情香纸沟,天地如锦绣,

丛丛野花绽开口,片片竹林荡绿绸,

水车哗哗笑,石碾转溜溜。

中华土法造纸术,传承到永远。

清新迷人的香纸沟,雨甜风也柔。

凉爽伴你下河谷,芬芳托你上本楼。

温馨祥和好日月,如梦醉心头。

关于介绍贵州四洞沟的导游词精选篇8

欢迎来到红石野谷杨家岩景区。杨家岩是赤水世界丹霞自然遗产地核心景区之一,位于赤水市区西南部,离市区16公里,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这里连绵的丹霞山崖,掩映在绿树飞瀑之中,被誉为最具美学价值的天然石刻丹霞景观。走进瀑布成群,桫椤密布的深山幽谷,壮阔耀眼的丹霞岩层,仿佛让人置身于远古时代。这里空气富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30000个以上,是天然氧吧、洗肺天堂。

杨家岩景区由丹霞壁画石刻长廊游览区和观音沟原始生态瀑布王国区两大部分组成,景区内有珍稀植物数10种:包括濒危植物桫椤,珍稀保护植物小金花茶,赤水覃树(当地人称铁夹子),鹅掌秋等等。

我们沿着溪流溯游而上,直抵山顶,随处可见桫椤戏泉水,竹海映丹霞的独特景观。这里位于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保护区的西北部,属回春青年早期高原峡谷型丹霞地貌。他的形成,是在新地壳运动和水的作用下,遭受强烈抬升的夷平面,经过几百万年的风雨侵蚀、剥露后,软的被水冲刷带走,形成沟谷;硬的被留下来,形成山脉、山峰和丘陵;余下赤红色的土壤、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丹霞奇观。

瞧!左边丹霞石滩上,清澈的溪水被映成朱红色,像一块细腻柔韧的绸缎,飘在群山之间。水边矗立的桫椤,向我们展示了生命演化的顽强和连续,他是古地理环境研究的活体标本。桫椤树不惊不艳,带我们走进那宁静幽远的和谐。水边这几株穿越时空,恰巧来到这里的,说不定,是在等着与您相见!

前面的小桥,从桥墩到桥面是一色的丹霞石,把我们脚下的红石板路延伸到对岸更高处,这红就像杨家岩的血脉,把沟沟岭岭连成一片。

杨家岩观音沟原始生态瀑布王国区内有数百个瀑布,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佛头瀑、观音瀑、犀牛潭瀑布、一线天瀑布等,瀑布最大落差达60余米。仪态各异的瀑布前,常有平坦的红石滩。远观瀑布,如银珠织帘垂挂谷中,高山流水瀑布之下,有100多米长,40多米宽的丹霞石滩,光洁平缓。瀑布水飞泻而下,在石滩上瞬间舒展,波光粼粼,乐韵飞扬。赤脚踏浪,激起欢快的浪花,清透冰凉,常引得游人乐不思蜀。

大家往前看,前方一大片耀眼的红色,便是杨家岩的核心景点丹霞壁画石刻长廊,这里是赤水最早被发现并开发的丹霞景观,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黄进教授到此考察后题词:“杨家岩天然石刻,奇妙无穷,举世罕见”。丹霞壁画石刻长廊,长148米,宽20米至40米,高20多米。布满了丹霞壁画石刻,若飞禽如走兽。最为巧夺天宫的则是那些蜂窝状的痕迹,均匀精致,玲珑圆润,但他并非出自人工雕琢,而是自然而成。岩穴正上方一条金龙张嘴翘尾,全身布满蜂窝状的鳞片,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灵动,栩栩如生。下方的金蛙,金龟像一对披上金纱的护卫,守护家园。有诗曰:丹霞一绝闪金辉,活泼金龙势欲飞;金佛金花红宝殿,金龟金甲紫螺堆;金蛙金鹿檐前雨,金谷金楼壁上碑

岩前飞瀑洒落,翠竹婆娑。像把亚热带巨型红层盆地发育而来的丹霞岩穴,嵌进玉储碧窗,精致地展示了中国西南地区,大地构造运动演化过程的缩影。鲜艳的丹霞石刻,遍布岩穴,有的表面如鱼粼、如蜂窝、如水波,纹理相通,造型各异,讲述了巴蜀古湖从形成到消亡的历史过程。

杨家岩最具特色的地方,不仅在于他的观赏性和科考价值,还在于他的参与性。返程中,坐在一条长达600多米的滑槽内,就能直通山底,让您一边领略原始丛林的古朴幽静,一边享受童年的乐趣。我猜想,您的童年一定未滑过如此之长的滑滑梯。到达溪边,您还可以乘上飘流船,顺流而下,与红石清泉碰撞搏击,尽情感受清溪峡谷中的激情奔放。

关于介绍贵州四洞沟的导游词精选篇9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到荔波旅游观光,很高兴那能够陪同大家一起领略荔波的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现在我们的汽车从荔波县城出发,前往小七孔景区,借此机会,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荔波的基本情况。

初到荔波,我想每一位朋友都想知道荔波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在此,我告诉大家,荔波的得名源于布依族语言的音译。在布依话里,美丽、漂亮叫做“lijie”,“波”则是山坡的坡的谐音,所以组合起来。就是美丽的山坡,美丽的地方之意。

荔波地处贵州省最南部。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内陆通往南部沿海古驿道上的重镇,全县总面积2431.8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有布依、水、汉、苗、瑶、侗、壮等世居民族22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2%。因为地处贵州高原南部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所以荔波的平均海拔只有758.8米,气候也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18.3℃,非常适宜居住和旅游。

因为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荔波曾先后获得了许多诱人的光环和称号,如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国际王牌旅游目的地、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佳山水文化旅游名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等。特别要告诉大家的,是“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这个美誉,如果我们从地球北纬25度的上空从西向东俯瞰地球,您会惊奇地发现,自撒哈拉沙漠,经阿拉伯半岛,到墨西哥湾,都已经或正在沙漠化,几乎见不到绿色。只有中国华南贵州荔波这方圆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郁郁葱葱的森林,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绿色宝石,弥足珍贵。所以,“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也就由此而来了。

此外,在《国家地理杂志社》20__年组织的“中国最美的地方“选美活动中,荔波还以较大的优势获得了首届“全国网络手机人气奖”第二名及单项奖“最美的森林”,与此同时,荔波还是全省首批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是贵州省打造100个旅游景区中的21个重点示范景区之一。

荔波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以用“绿色、红色、特色”六个字来概述,堪称“三色级”旅游天堂。

走进荔波就是走进了绿色王国,全县森林覆盖率64%,景区和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2%。风景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近四分之一,可以说山清水秀,步步是景。绿色资源主要包括两大块:一个是樟江景区,另一个就是茂兰保护区。

樟江景区是国务院1994年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18.8平方公里,由小七孔、大七孔、水春河和樟江风光带组成,有代表性景源48处,其中特级和一级景源就有10处之多,20__年正式获批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在,正在举全县之力创建5A。20__年,还在县城樟江河段成功开发了竹筏漫游樟江、舢板船体验旅游及樟江经典文化游旅游项目,深受游客欢迎。

荔波绿色资源的另外一大块是茂兰保护区,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285公顷,是地球同纬度唯一仅存、集中连片、保护完整、原始生态性强的喀斯特生态系统。1996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纳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并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

正是由于具有特殊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与显著的生物多样性,包含众多特有和濒危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具有突出的世界价值。荔波于20__年6月27日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六个、贵州省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成为多彩贵州的典型代表。

特色资源上,荔波民族风情浓郁,以布、水、苗、瑶为主体的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传统文化和嫁娶习俗,别具情趣,形成了一道道迷人的风景线。在此我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晚上可以从大型实景演艺《水韵樟江》中慢慢体会。

荔波还是一方孕育了中国革命的红色宝地,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众多的革命遗迹。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故乡,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战斗过的地方。绿色资源、特色资源和红色资源相互交织,交相辉映,堪称“三色级”旅游天堂。

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慢慢探寻,细细品味荔波带给我们的美丽和思考。祝各位在荔波旅途愉快!

张家界愿意与荔波漳江共同合作,共图旅游发展!张家界海外国际旅行社是荔波人民来张家界指定接待旅行社!

5篇介绍贵州樟江的导游词范文(二)

荔波漳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小七孔景区、大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漳江风光带组成,总面积273.1平方公里。以典型、丰富、集中的喀斯特原始森林为基础,以千姿百态、独具特色的地貌景观、神奇茂密的原生植被、珍惜罕见的生物种群、绚丽多姿的真山真水为特色,以田园风光和古朴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为补充,特色鲜明、神秘奇特;集山、水、林、洞、湖、瀑、险滩、急流于一体,汇峻、险、奇、秀、幽、美于身,极具观赏价值。 20__年6月27日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 小七孔景区位于荔波县西南部,距县城28公里,景区北首有一座建于道光15(1836)年的小七孔古桥,景区之名由是得之。

铜鼓桥

该桥位于小七孔景区东大门处,横跨在樟江河,铜鼓桥长126米,净跨60米,宽2.4米,高25米,桥身两端采用瑶山铜鼓造型,故称此桥为“铜鼓桥”。 瑶山瑶族将铜鼓视为神赐之物,镇寨之宝,是权力的象征。桥头设立的图腾柱象征着瑶族的尊严,对祖先、神灵的崇敬,征服自然的信心和力量,柱身上的浮雕图案展示了瑶族传统、独特而古老的民族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小七孔古桥

位于景区之首,景区之名由桥而得。这是一座小巧玲珑的七孔古石桥,桥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蔓和蕨类;古色古香的桥下是绿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两岸古木参天,巨大的虬枝沿着桥伸臂,宛如巨伞撑在桥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向当地的瑶族姑娘小伙打听打听关于小七孔桥的传说,回来和我们分享。 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畔万万年”

涵碧潭上游长1.6公里的狭窄山谷里,沿高高低低的河床,错落着68级瀑布和跌水。一路但见高山流水、绿树红花,但闻泉鸣瀑响、鸟啾虫吟,便油然想起伯牙、子期的知音逸事,更觉眼前诗意盎然,美不胜收。遂为文人墨客冠以“知音谷”的雅号。

过小七孔桥,曲行百米许,即见拉雅瀑布。可见瀑首悬蓝天,旁缀白云,几疑天河自空而降。瀑势如山倒,吼声状雷,颇为壮观。瀑布腾空喷泻,横向坠落,同响水河纵向错落的68级跌水瀑布构成一幅绝妙的立体交叉瀑布群景观。瀑在路侧,人在瀑下,倍觉畅酣和亲切。瀑布溅喷的水雾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给游客以扑面凉爽和美的享受,可一洗征尘的暑热和劳乏,顿觉轻松和振奋。

龟背山原始森林

漫山野生着无数龟背竹,故名。岩石峥嵘,怪石嶙峋,古木参天,藤萝缠绕。此山有二绝:一是林中的古藤缠绕,恰似人工搓绞 的麻绳,殊为奇特;二绝乃山林上端入口处有一条树根碗口粗,沿路伸延数十米,如游动的巨蟒,令人咋舌;龟背山上随处可见不屈的树根如蛇蟒似蚯蚓,执着地在岩石上寻找土壤和水份。它们或盘根错节,插入深深浅浅的裂隙孔窍;或抱着巨石生长,把顽石拱离地面;或把岩山挤破,达到石破天惊的地步,令人惊奇和叹服。

小七孔水上森林亦名瑶池,长约600米,分上下两段。河谷里丛生着茂密的乔木和灌木,形成一道翡翠屏障。清澈的河水从河床的杂木林中穿涌而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冲涮,河床已没有了一粒泥沙,连磐石也被激流磨光了棱角而变得“圆滑”起来,但树木却象多情的汉子,死死扎根在河床妻子的怀抱里,纹丝不动。美丽的爱情之树四季常青。这种“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中长”的奇景,人见人叹。(小七孔水上森林中,石上盘根错节,枝间古藤缠绕。游人手攀曳藤、足踏盘根,沿河穿行,踩瀑践浪,有惊无险而趣味无穷。) 鸳鸯湖

由两个大湖、四个小湖串联组成的一个奇妙的水网,是一组高原喀斯特湖泊。湖泊最深处达38米,湖岸嶙峋、犬牙交错,浓荫围匝。湖水如茵,深不可测,湖水四季恒温。绿岛之间,

港汊交错,水面迂回交合,形成一座水上迷宫。狭窄处如水上林荫巷道,开阔处似水上森林巨窗,清晨和傍晚时分,浓雾似乳,笼罩湖面,朦朦胧胧,愈觉野趣无穷。卧龙潭

原名翁龙潭。喀斯特暗河卧龙河的出口处。从地表看它只是卧龙河的源头,近年又从这里筑坝引水发电后入响水河,成两河的总水源。暗河从崖底涌出,潭面上不见踪影,只有坝上雪崩似的滚水瀑布,潭外流不息的渠水,才感到卧龙河在潭底翻动,潭边怪石奇树林立,古木森森,潭外水声轰鸣,雾雨蒙蒙,四周高山紧锁,水潭犹如地底深渊,即便是发洪水时,潭面也犹如镜子般平静。

大七孔

大七孔景区与小七孔景区遥相呼应,以进入景区的一座大七孔古桥而得名。说了那么多美景,现在来说一下这里的少数民族风情吧,荔波瑶族是开拓荔波的最早居民之

一。远在殷周之前,他们就披荆斩棘、繁衍生息在荔波这块沃土上,从三支瑶族现存幽崖葬中,清楚地展现了远古瑶族的葬俗和民族意识。悬棺葬、幽崖洞葬是远古时代我国南方民族的一种葬俗,时至今日,瑶麓瑶族仍完好的保存着这一远古遗风。各部落有自己的土语;有自己的特殊装扮;有自己的习俗;有自己的自然宗教仪式;有自己的领地;有正副大头人,有议榔会议和部落大会;有自己的石碑律和习惯法;实行部落内通婚联姻,用亲属和姻亲关系维系全部落。天生桥 方村河伏流出露不远,有一横跨河两岸的天然巨岩,是喀斯特是貌奇观之一,谷称天生桥,又谓仙人桥。

妇女上装有短衫和背牌两种,短衫与男装相同,但胸前无花。夏时穿背牌,背牌用蜡染布做成贯首衣,前后二块,花有多层,精心刺绣而成。下着白褶裙,裙用蜡染土布制成,裙边绣花,脚裹绑腿。妇女头包青帕,别银簪,身着右衽无扣短农,再穿背牌。背牌绣有大方形图案,胸佩五至九根扁形项圈,下围蜡染绣花百褶裙,后套围片,脚套脚笼,又系有绣球脚带。

关于介绍贵州四洞沟的导游词精选篇10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贵阳九门四阁中的文昌阁,大家一定不枉此行,因为文昌阁现有碑文上记载,这里是贵阳风水最好的地方,文昌阁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四(1596)年,是九门四阁中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历史遗迹。

文昌阁修建的目的是培养文风和扶掖地方教化,阁分为三层,上层祀奎星,奎星是白虎七星的第一宿,古人观天相,形式非常像鞋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要行远,就需要文,所以文章之事就归奎星管。第二层祭祀文昌帝君,文昌为天上星座,主宰功名禄位的神也叫文昌,历来为读书人所尊崇。第一层祭祀武安王(关羽),据碑文记载:而武安王则所谓绝伦超群,读《春秋》明大节义以成仁者也。用第一层来祭武安王,寓读书人首先要立节明义,方能成仁。阁是文昌宫寺院的主体建筑,坐东向西,后倚城墙,东门在贵阳各城门中地势最高,阁又高踞东门之上,有高屋建瓴之势,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全城,是隐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

贵阳文昌阁为达灵性,在设计上处处体现天人合一。建筑上都采用三和九的倍数,九是极大极多之意。梁有81根,柱有54根,这在全国极为罕见,另外,文昌阁第一层为四角,二,三层均为九角不等边,设计上先是将圆四等分,东南北三面再二等分,西面三等分,使每一个角都成为30°和45°的特殊角度。这是目前国内古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阁楼三层由下向上逐层收紧,为了争取各层均由较大使用空间,顶层的金柱用楼过梁承托,不再下穿,部分二层檐柱又与底层金柱对齐,底层檐柱再向外放出,形成上小下大的稳定结构,这种处理方法使二层和底层各少了一圈柱网,当受到震灾时还有对水平方向的能量取到张冲的作用,这种处理方式在国内阁楼中是少见的。另外,文昌阁各翼的角梁用挑枋挑出,挑枋穿过檐柱,以檐柱为支点,将内部金柱挑起,形成杠杆式结构,这种结构在国内阁楼中也是少见的。民国20xx年(1939年)日机空袭贵阳,文昌阁附近多处中弹,使东北角阁基下沉,檐柱下坐,内槽墙沉落,以至楼过梁及楼面随之下沉,但二层金柱因有挑枋未下坐,仅与楼板过梁分离,出现约3厘米的缝隙。说明杠杆结构起了作用。结构巧妙,匠心独运,难怪民间有贵阳文昌阁是鲁班亲手掌的墨的传说。

文昌阁经历多次维修,康熙八年(1669年),三十一年(1692年),嘉庆四年(1799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都维修过。民国年间失修,沦为驻兵和监禁进步人士的地方,机关有时也占用。解放后,在这里办过文昌阁小学。文化大革命期间,阁中壁画,神像全被捣毁,因无人管理,成为市民的大杂院。1976年秋阁楼宝顶被雷击落,随宝顶一起被击落的东西有:历书、茶叶、五谷及钱币等。历书现被省博物馆收藏,宝顶陈列在阁内二楼。1983年贵阳市政府维修,1988年全面对外开放,1997年被开辟为贵阳市钱币博物馆,20xx年贵阳市政府再次维修,现阁内一层有中国名楼名阁图片展。1981年经市政府批准,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又经贵州省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位游客,历经战乱的浩劫和岁月的洗礼,文昌阁仍然屹立于贵阳的东门,成为贵阳九门四阁中保存最完整的历史遗迹,我们参观的不仅仅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更是品鉴历史遗留下来的艺术品。希望大家下次再来的时候带上孩子,来祭拜文昌帝君。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单独问我,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的支持和理解,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平安!再见!

法律时刻来源链接:https://www.falvshike.com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a8aC2pXVwlVBFM.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