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轻的怎么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严重要判多久)

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法院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一般会判几年

1、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一般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20万的帮信罪会判多久

帮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流水20万,属于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帮信罪的,人民法院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处罚。有法律规定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帮信罪取保以后一般怎么判?

帮信罪取保后的判决,要根据是否存在违法事实而定,存在违法事实的,可以按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 之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如还有不清楚的或新情况,建议你直接本站,在线提问以便于了解**案件情况,智能匹配平台空闲律师为你作出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解答,尽量说明大致情况以免因信息不全、**不畅,解答有误。祝维权成功。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b60C2pQVwBQDFA.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绑架罪是几岁的公民可能犯的罪?

    ?绑架罪是已经届满16周岁的公民可能犯的罪,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事责任的承担年龄是12周岁以上,但根据特殊规定可以知道,12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上的公民,不可能是绑架罪的犯罪主体。 一、绑架罪是几岁的公民可能犯的罪 1、绑架罪是已经届满16周岁的公民可能犯的罪。

    2024-12-11 03:59:21
    79 0
  • 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罪判多少年(泄露个人隐私权的相关法律)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你也许不陌生:孩子刚出生,手机里推销奶粉的、推荐月嫂育儿嫂、早教班的信息就来了;买了一次保险,就会接到多家保险公司回馈老客户的邀请;比这些更令人深恶痛绝的还有电信***、绑架勒索等更为严重的犯罪。那么泄露个人信息如何判刑,法律怎么规定的

    2024-12-11 03:57:51
    51 0
  •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故意泄露他人信息的行为处理方法)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不法分子拿到公民个人信息后,会进行诈骗,情节严重者触犯刑法。那么泄露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网友咨询: 泄露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江苏朋德律师事务所顾勇律师解答: 泄露个人信息罪立案标

    2024-12-11 03:57:51
    41 0
  •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非法泄露公民信息量刑)

    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被追究刑事责任 从广告推送到***电话,从垃圾邮件到推销短信,个人信息的泄露让人们的生活不堪其扰。利用工作之便出卖客户电话号码,将会承担什么法律后果?近日,河北省雄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提供了一个“参考答案”。 【案情回

    2024-12-11 03:57:51
    51 0
  • 泄露公民信息立案标准(讲解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受案条件)

    在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涉及个人生活的众多领域的今天,公民个人信息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个人财产,以及个人隐私等多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在提高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序的同时,也应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有所了解,并非所有有关窃取、盗用他人公民个人信息行为

    2024-12-11 03:57:51
    46 0
  • 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律师解答 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有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权使监督权;通过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方式行使监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

    2024-12-11 03:45:58
    75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