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早有云: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可不是饥不择食、一把乱抓。
它强调的,“拿来,就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简单讲,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把这种“拿来主义”放在当下中国电影市场来考量,不正好贴合对国外作品的翻拍或改编嘛。
只是,“拿来主义”这块饼,确实没想象中那么好赚。
为什么要“拿来”?
翻拍/改编可以说是2017年国产电影的一个关键词了。
其中对国外作品的翻拍/改编,每每都会惹来不小的争议。
▲2017年,直接翻拍电影的作品
▲2017年,改编自小说的作品
除了个别片子外,整体上票房表现难以让人满意。
目前来看,在豆瓣上,口碑最好的是[嫌疑人X的献身]6.4分,最差的是[假如王子睡着了]4.5分。
▲票房鸡肋,口碑更是尴尬(评价来自[麻烦家族])
从这几个片子,倒还是能看出几分特点来:
亚洲区的改编/翻拍居多,东野圭吾很抢手,悬疑(包括推理)类题材比重大。
可依葫芦画瓢,不分优缺点地全盘照搬是问题之一;
本土化的笨拙和欠缺则是另一个问题所在。
其实,为什么要做跨文化和地域的翻拍呢?
小编觉得,理由不外乎这几点。
或因为,作品本身成熟度极高,观众基础广,有热度。
比如,东野圭吾的作品。只要是他的作品改编就会有不错的讨论度。
▲年末上映的[解忧杂货店],其同名小说在豆瓣上的人气甚至高过东野圭吾的推理作品
同理的,自然还有苏有朋导演的[嫌疑人X的献身]。
或因为,创作者认为原作的内核非常适宜做中式改编。
黄磊导演的[麻烦家族]可以放在这个序列里。
原版电影中,山田洋次导演对日式家庭和人情的揣摩、呈现可谓炉火纯青。
同样身处东亚文化圈,中国人对这种代际情感的认同是相通的。
或因为,原作时间太久远,需要靠翻拍重现一次光彩。
所以不难揣测,迪士尼中国的第一部国产电影,为什么会翻拍1995年的美国爱情佳作[二见钟情]了。
又或者,仅仅因为一次翻拍的成功,而催生出后续一系列作品的前仆后继。
从2015年开始,对韩国电影的一路翻拍就是例证。
▲[重返20岁]对[奇怪的她]的成功翻拍,算是这股小风潮的开始
2016年的[外公芳龄38]翻自[非常主播];[捉迷藏]翻拍自同名电影。
到了2017年,还有[破·局]和[美好的意外]继续坚持着对韩影的执着。
只不过,没有一部能像[重返20岁]那样,有一定口碑(豆瓣7.2分)和不错的票房(3.65亿)
说白了,还是赚快钱的心态在作祟,以为拿来就是简单的拿来而已。
一路看下来,改编/翻拍的作品都不是什么大制作,均是中等成本的悬疑、爱情、家庭剧。
创作者或制片方抱着偷懒、侥幸的心理,以为背靠大树好乘凉,能以小博大,却频频扑街。
态度是个问题,本土化是个宏大的命题,想要做好可谓艰辛。
本土化,是关键也是难题
一直以来,跨文化或地域的翻拍片,好莱坞是很少做的,或十分谨慎。
一方面,成堆的翻拍/改编会压缩编剧的原创故事的能力;
另一方面,这种行为很容易被视作是商业上的投机取巧。
所以看看好莱坞的选择吧,百分之五十的翻拍类型是日韩泰国的恐怖片。
尽量少碰文化差异大的作品,靠原作的类型元素卖钱,算是保守且有效的做法了。
不过,总有不怕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电影人。
曾拍出戛纳金棕榈大奖[爱]的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就是敢神操作的一位。
2007年,哈内克转战好莱坞拍的第一部影片就是对自己1997年原作[趣味游戏]的翻拍。
▲2007年版VS1997年版,海报风格大概能一窥目标观众的不同
神操作在哪儿?
除了演员不同,两个片子的分镜头和场景几乎一模一样。
有幸,两部作品小编都看过,同样精彩,哈内克片子里探讨人性恶的内核一直没有过时。
不过,从票房上看,片子算是失败,惊悚壳包裹文艺核,还是不对好莱坞胃口。这也是老爷子唯一一次的好莱坞之旅。
总而言之,就是本土化太难了。
本土化所要求的改变,不仅是全新的创作团队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语言、文化、教育、风俗习惯上高要求的调整。
不兼备两种文化的思维、眼光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能力,想做好本土化真的难上加难。
还是要说回今年两部东野圭吾作品的改编。
东野圭吾对自己作品的改编,有明确要求:
“必须适度改编不能一模一样;前人已有的改编不能再用必须创新;改编必须他同意不能瞎改。”
[嫌疑人X的献身]和[解忧杂货店]在本土化改编上还是动了脑筋的。
[嫌疑人X的献身]把故事发生的场所改在哈尔滨,阴冷的环境算蛮符合故事气质。
▲唐川从物理学家换成公安大学教授,身份更符合国情;唐川和石泓也从陌生人变成了旧识,人物间羁绊的关系加深了
[解忧杂货店]把原著80年代的设置,换成了1993年,加入大量的时代符号:
迈克尔·杰克逊、磁带、小镇青年、胡同、出国潮、傍大款等等。
只是这些符号都化身成一带而过的背景,和人物没什么太大关系。
▲暖心鸡汤硬生生被熬成了淡过水的塑料鸡汤,台词文艺腔重,造型也相当草率
再说,这部奇幻小说本身叙事结构十分复杂,时光穿梭加上不同时间线的勾连,处理不好就变成三个故事的简单合集了。
▲挂名的仨主演,成了串场选手,只有功能,没有人物
弊端这么多,难度这么大,也阻挡不了翻拍/改编的脚步。
据传,中国版[情书]、[白夜行]、[初恋这件小事]、[老千]都在蓄势待发。
唯一能让人有点念想的,或许是贾樟柯要监制一部东野圭吾的作品了,名叫[悖论13]。
除了[十二公民],是时候需要些严肃、靠谱的改编了。
本文来自看电影杂志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d31B2pUVwdUAFQ.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