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从无和无罪推定的区别(疑罪从无的法律规定)

疑罪从无

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法条依据:

《》第一百七十三条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无罪推定

指任何人在未经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刑事诉讼中,人院对检察院起诉被告人犯罪事实和证据,应当做出无罪排除的行为。

法条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 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关系

疑罪从无原则又称“有利被告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的一个派生标准。由于现有证据既不能证明被追诉的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也不能完全排除被追诉被告人实施了被追诉犯罪行为的嫌疑,根据无罪推定原则,从诉讼程序和法律上推定被追诉被告人无罪,从而终结诉讼的行为的法律原则。

我国刑事诉讼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三个阶段对疑罪从无原则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①审判阶段: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三)项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②审查起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四款规定,“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③侦查阶段: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e3fC2pXVgdWAVA.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相关推荐

  • 什么是无罪推定原则(简述无罪推定原则的适用)

    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任何人在法院依法确定有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确定了我国的无罪推定 无罪推定原则主要包含两层意思: (1)除了法院,没有其他任何机关有权

    2024-12-11 03:42:04
    41 0
  • 无罪推定原则的概念及意义(我国无罪推定原则的适用)

    一、无罪推定原则的概述 (一)无罪推定原则的含义 无罪推定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任何一个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没有经过司法程序,在最终判决为有罪之前,都应该被推定为无罪的人。 当代《牛津大辞典》将无罪推定定义为: “普通法国家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大意是被指控的人必须被推

    2024-12-10 21:57:52
    38 0
  • 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简述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一项确定和保障被告人地位的基本法律准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宪法性原则,并体现在现代各国刑事诉讼结构之中。所以,深入研究无罪推定原则的价值,无疑具有重要的理

    2024-12-10 20:53:00
    34 0
  • 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刑事案件追诉期限规定)

    《》第 12 条规定了一条原则:“未经人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该原则最早出现在 1996 年刑诉法中。据此,有学者认为中国刑事诉讼程序确立了一种隐含的或中国特色的无罪推定原则。其实,这一原则只是强调了审判机关对定罪权的独享。至于无罪推定,现行刑诉法中

    2024-12-10 17:30:25
    32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