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休息了一个完整的假期,许久未动笔,还是略有生疏。
这段时间一直呆在广东潮州过年,期间没干别的,就是陪伴家人。
当然,我依然保持着随时记录和思考的习惯。所以趁着收假,我把在潮州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商业观察见闻和大家分享。
01
卖肠粉是
轻创业的好项目
肠粉成了我过年这些天吃早餐的首选,几乎每个村里面都有一两家卖肠粉的小店。
我经常去的那家店离我家不远,典型的夫妻老婆店,店主都很年轻。
可以猜想他们是在外打工之后,最终选择回来开店的,店铺就在自家的小院子里。在潮州韩江附近,有诸多农民自建的多层住宅。
小店的肠粉品种不超过10样,最简单也是爆款就是普通的肉+蔬菜+鸡蛋,还可以单独加皮,最便宜的一份6块钱。
三四张小桌子就可以开业了,我在那里吃的时候,三个人的早餐花了22块钱。
短短的20多分钟时间里面,我至少看到了10多位客人,除了堂食还有外带的,我预计仅一个早上的收入平均在300-600元。
图:小镇肠粉店
为什么说肠粉是轻创业的好项目呢?
因为相比其他的投资来说,它的整体投入的确少的可怜。
其一制作肠粉的蒸炉设备,一般4-6个蒸屉的不超过500元。
其二是原材料,米浆和蔬菜、肉、鸡蛋,按照制作的份量,一份成本应该就在2元以内。
从技术条件来说,最核心的就是制作肠粉的工艺,这可能是营业最大的学习成本。
我个人觉得卖肠粉和卖山东煎饼无论是投入还是收入情况,都是相当的。
我所举例的店铺仅开在村里面,早上卖完就不卖了。
而那些开在镇上街道的店铺,则是从早到晚都营业的,吃的品类也比较多,除了肠粉、还有粿条等,那么一整天的收入应该会更加可观。
02
卖肠粉也有
创新的机会
我刚才说了,村里面的肠粉店早上卖完就会关门。
所以有一天我去镇上一家肠粉店吃,之前对于肠粉的印象都是白皮的。
而这次我去吃了一家店铺是黑米皮的,我觉得无论是视觉还是味道都很不错。
那时候我就在想,除了黑皮肠粉,如果还有彩色肠粉的话,对于一些年轻人、小孩子也肯定是有吸引力的。
我觉得贵个一两块钱,一定是有客户愿意买单的,这不就是所谓的产品差异化,微创新吗?
所以,我们自己当下在做的一些业务,也还可以仔细去思考下,还有哪些值得挖掘和创新的空间。
03
喝茶只喝潮州凤凰茶
我记得四五年前初到潮州的时候,我才感受到,原来潮州人这么爱喝茶。
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商务公干,亦或是街边商贩,几乎是茶不离手。
比如我这次和亲戚去一个湿地公园休息,他们都自带着茶具。
如此高频、刚需的茶消费,让我看到了一个庞大的、准确的茶叶市场。
我问过家中亲戚,他们常喝的凤凰茶,普通的一斤在四五十,中等的在两三百,贵的过千。
一般一个月普遍消费在2斤左右,一年就是20多斤,意味着一年茶叶的消费在1000元上下。
所以这么粗略的估算,潮州本地的茶叶消费市场也有近十亿的规模。
图:泡功夫茶
因为村长自己家里面也是卖茶的缘故,所以几年前我就想把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卖到潮州去。
但这几年的尝试,让我再次明白一个道理: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不能说没有进展,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能够接受黄山毛峰的清香,祁门红茶的浓香,只是每年我们在潮州卖出去的黄山茶份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其实我后来仔细想想了,这个道理和在黄山本地卖西湖龙井、云南普洱一个道理,哪怕有人喜欢,但毕竟是少数。
另外,因为喝功夫茶的缘故,也带动了茶具、电热茶壶的销量。
04
美团电单车
抢夺下沉市场
2-5公里短途共享出行领域里面,电单车的竞争十分激烈,毕竟它的出行效率比自行车高多了。
我在杭州部分区域看到的电动车以滴滴青桔和哈啰为主,很少看到美团电单车的身影。
但我在潮州就只看到了美团电单车,网点十分密集,使用的用户也很多。
图:美团电单车
尽管一线城市的人口多,上班族多,但是这样的城市竞争也十分激烈,甚至还有同行的恶意举报和车的扣押辆。
而在四五线城市,可能布点的难度没有那么大,反而还会受到政府一些招商部门的欢迎。
另外有些看起来的小城市,其实用户规模和使用频次一点也不少。
这也是典型的小城战略,就像以前做外卖打战的时候,饿了么和美团投资数亿抢占远在云南大理的市场。
顺便提一句,在潮州的街头门店外,也有许多立式的移动充电宝柜。
05
潮州也是
摩托车的天堂
我记得我第一次开车到潮州的时候,就被潮州满大街的摩托车场景震惊了。
相对于杭州这样摩托车严控的城市,潮州就是摩托车的天堂,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身处泰国、越南的街道上。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辆摩托车,而且很多家庭当中的女性能熟练骑行摩托车。
我不禁好奇,对于潮州这样一个城区不大且道路不是十分崎岖的城市,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摩托车。
根据潮州统计局2019年潮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潮州2019年常住人口265.98万人,摩托车48.2万辆,比2018末增长5.9%。
所以在潮州的街头,小品牌的电瓶车店铺很少看到。
由此我联想到,在潮州除了销售、维修摩托车的生意外,关于摩托车的一些外观的小改装是不是也是一个小的生意切入口,比如颜色的喷涂、个性化车贴等等。
06
拖鞋是
家庭必备单品
可能是受气候和文化习俗影响,在潮州进门必脱鞋、换拖鞋。
拖鞋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家居品和消耗品,我觉得从一般家庭里面搜出十几双拖鞋是很有可能的。
比如我这次回去串门,去了几个亲戚家中做客,每次吃饭都是十几个人,每个家庭就要为别人准备好拖鞋。
而像我在杭州,家中常备的拖鞋也就四五双,偶尔还会用鞋套。
07
电视依旧是家里
使用频率最高的大屏
我住在我姐家的这几天时间里,只有春晚那一个时间段简短看过电视。
其余所有的电视时间,都被家中的小孩子占据着,他们仅播放动画片和短视频两个内容。
因为我在杭州,我们家里面的电视一年打开的次数不超过10次,哪怕近一年有父母来住也是如此。
所以我一直用自己的处境去设想,电视还有人买吗?买了还有人用吗?电视广告还有人看吗?
而这段时间和大姐家的小孩子接触多了之后,我发现电视机最大的消费者之一是孩子。
许多少儿相关的互联网项目也都在电视上投放广告,比如少儿英语。
还有电视节目的会员也几乎是为儿童开通的,许多小孩子想要看的动画片都是收费的。
刚才说了,除了播放动画片,还有短视频的内容播放也是很高的。
我相信这也是受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影响,所以现在电视上有专门的短视频频道。
图:短视频内容
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电视刷短视频段子等节目内容,说实话,视觉效果比手机还好。
这也给我来了另外两个思考:
其一是竖版电视或者可以旋转的电视会有一小波潮流。
其二是商品通过短视频+电视大屏呈现,也许会有销售带货的可能性。
08
本地电视广告
也有价值
我呆在妈妈家时,我发现他们经常收看的频道反而是潮州本地的电视台,比如潮州本地的新闻、潮剧等等。
在看本地电视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现象。
那就是以本地方言拍摄的广告,我关注了其中两个广告。
一个是地方楼盘的销售广告,一个是针对老年人腰腿疼痛的保健品广告。
方言广告不仅有亲切感和信任感,最重要的是广告投放的内容也算是很精准的。
我记得我妈妈就曾在本地的电视购物频道上打电话买过商品。
所以如果你在一个四五线的县市做推广,比如黄金、汽车、餐饮、医疗、展会等产品,其实本地的地方电台是很有信任力和号召力的。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f08AgQ8UABUDFFR.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