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是不是行为犯罪?

不属于行为犯罪,而是属于结果犯罪。故意杀人的行为是一种性质极其恶劣的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对他人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同时也对社会的良好治安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是一种会受到严厉处罚的犯罪行为。

一、故意杀人是不是行为犯罪?

故意杀人并不属于行为犯罪,而是属于结果犯罪。这是由于行为犯也即只要行为人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那么犯罪的客观方面即为完备,犯罪即成为既遂形态,并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而故意杀人罪只有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才能构成犯罪既遂。故意杀人罪指的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生命是行使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公民的生命都受保护。

二、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内容是什么?

(一)行为内容

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内容为剥夺他人生命即杀人,其特点是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人的肌体,使人的生命非自然终结。剥脱剥夺他人生命的方式,既可以是作为,如刀砍、斧劈、拳击、枪杀等,也可以是不作为,如母亲故意不给婴儿哺乳致其死亡等;既可以是物理的方式,毒杀,也可以是心理的方法,如以精神冲击方法致心脏病患者死亡。但不管是什么杀人行为,都必须具有致人死亡的紧迫危险性。杀人行为导致死亡结果发生的,成立故意杀人既遂;没有导致死亡结果发生的,根据具体情形成立故意杀人未遂、中止或者预备,当然也可能同时触犯罪。

(二)责任形式为故意

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此外,行为人必须没有认识到正当化事由,如果行为人以为自己是在实施行为,即使是假想防卫,也不得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动机复杂多样,

不同的杀人动机,对构成故意杀人罪没有影响,但对量刑具有一定意义。但是,基于报复等动机杀人,属于杀人的常态,不能成为从重处罚的情节。

故意杀人对于他人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良好治安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和威胁,因此一旦出现了故意杀人行为,我国的相关的法律中将会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和造成的后果的恶劣程度来对当事人处以不同期限的的处罚。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00cC2pSUwZdB1Y.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我国刑法规定杀人判多少年

    一、企图杀人有罪吗 视频内容 行为人企图杀人,是否有罪需要具体分析: 1、如果没有实施实际行为,是没有罪的; 2、如果行为人企图杀人,并实施了相应的行为,如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为杀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则应当构成犯罪。 行为人企图杀人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思想上,

    2024-12-11 04:02:26
    53 0
  • 用刀砍人成重伤怎么判(故意杀人未遂致人轻微伤案例判决)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拿刀砍人轻微伤怎么判的,拿刀砍人未遂怎么判?相关的法律规定。 拿刀砍人轻微伤怎么判的 持刀伤人致

    2024-12-11 03:32:48
    58 0
  • 故意杀人赔偿金额是多少?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故意杀人额是多少,罪轻伤的赔偿程序是什么?的问题带来帮助。 一、故意杀人赔偿金额是多少

    2024-12-11 03:32:46
    46 0
  • 入室盗窃转抢劫杀人怎么处罚?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入室盗窃转抢劫杀人怎么处罚,抢劫行为规定内容是什么?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一、入室盗窃转抢劫杀人怎么处

    2024-12-11 03:22:33
    47 0
  • 醉酒杀人怎么判刑

    一、 醉酒杀人怎么判刑   醉酒杀人在法律上与无醉酒杀人同等对待,即如果属于故意杀人,则依法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若属于过失致人死亡,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 醉酒杀人的法律规定   1.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

    2024-12-11 02:37:46
    37 0
  • 简论“同意杀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同意杀人是指受被害人的嘱托,或者得到被害人的承诺而实施的杀人行为。具体包括受托杀人与得承诺杀人。在现代各国刑法理论中,经被害人承诺的行为,一般被认为是犯罪阻却事由或者辩护事由。 但这是否意味着“同意杀人”行为因而也可以游离于刑法规制之外呢?从立法例来看,目

    2024-12-11 02:18:43
    32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