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亏损82亿的美团,又因反垄断被罚34.42亿,这会动摇美团的地位吗?

1

10月8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对美团在中国境内外卖市场实行“二选一”的处罚决定: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责令美团停止违法行为,全额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12.89亿元,并处以其2020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147.48亿元3%的罚款,计34.42亿元。

看到靴子落地,很多美团的投资者都很高兴,怪不得美团港股连续两天大涨。

不过,这个处罚金额让很多业内人士觉得“怎么这么轻?”

从今年4月美团“二选一”被立案调查,到今年8月,美团在财报上提示将有巨额罚款,再到前段时间外媒说美团因反垄断被罚10亿美元,还有参考反垄断第一案阿里被罚2019年4%的营收,大家觉得美团的罚款额怎么也得五六十亿吧。

不过,市场监管局的处罚是美团2020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147.48亿元3%的罚款,计34.42亿元。

之所以罚款3%,是因为美团主动配合调查,提供了有利于判案的核心资料,这一主动,就少交了11个亿的罚款,其他几家反垄断的处罚,美团也放弃了负隅顽抗,直接坦白从宽,毕竟行业地位是明摆着的,“二选一”的操作是心知肚明的。

《处罚书》关于美团的反垄断界定,也很清晰:

一个是范围界定,中国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

第二个是市场地位,2018—2020年,美团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收入在中国境内主要网络餐饮外卖平台合计服务收入中,份额分别为67.3%、69.5%、70.7%。

同期的订单量中,份额分别为62.4%、64.3%、68.5%。2018年以来,当事人市场份额较为稳定,长期保持较强竞争优势。

最核心的是垄断行为,美团与餐饮经营者签订独家合作协议,对非独家合作经营者设置了普遍高于独家合作经营者5—7%左右的佣金费率,同时还收取普遍高于独家合作经营者的保底佣金;并视情况对独家合作经营者额外提供新店流量加权、平台补贴、优先配送、扩大配送范围、降低起送价格等方面支持。

为了系统推进“二选一”,还把独家协议签约情况纳入员工考核指标;开发大数据系统,对平台内经营者上线竞争性平台进行自动监测和处罚;综合采取多种惩罚性措施迫使平台内经营者停止与其他竞争性平台合作;向独家合作经营者收取保证金,2018—2020年,与当事人签订独家合作协议并缴纳保证金的平台内经营者累计163万家,保证金金额累计12.89亿元。处罚书要求,这些保证金也要退还给商家。

有了这些核心内容,美团被认定为违反了我国的《反垄断法》,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危害了消费者权益,从而做出了处罚决定和行政指导。

据美团2021年上半年财报,上半年亏损82个亿,如今又被处罚34.42亿,还要退还12.89亿保证金,美团算是渡了一劫吧,股价上涨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美团的处罚虽然落地了,却不是最要害的,真正对美团未来有杀伤力的,应该是市场监督局的《行政指导书》,而不是《行政处罚书》。

2

市场监督局对反垄断案都有两个文件,一个是《行政处罚书》,说明哪里垄断了,罚多少钱,为什么罚钱,同时还有一个《行政指导书》,对当事人提出整改要求。

市场监督局对美团发布的《行政指导书》,共有15条指导意见,除了是经营规范要求的,关于经营业务层面的有四条核心:

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平台规则和数据、算法等,实施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排除、限制市场竞争。

切实保护平台内经营者特别是中小餐饮经营者合法权益,不得强制平台内经营者参加由其承担成本的促销活动。对平台内经营者采取搜索降权、下架商品、暂停服务等惩罚性措施,应当说明理由并及时予以公示。

严格落实《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 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保障外卖送餐员劳动收入,完善外卖送餐员社会保障,充分保护外卖送餐员合法权益。

依法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真实、准确、及时的交易信息,不得违法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和违法实施算法推荐,依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和隐私,维护消费者利益。

这四条总结起来就是:

不能再搞“二选一”了,意味着前几年积累的160多万独家优质商家,要释放出来了,饿了么会有所收益;

不能强迫商家参与平台促销了,跟线上商家不同,线上商家不搞活动就没流量,但线下商家不搞活动,有自己的流量,服务好线下顾客也能维持大本营,线上是增量,没有强迫参与,商家的经营会更自主,美团的活动力度就会下降。

外卖员的权益要保障起来,意味着经营成本的提高,虽然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成本提高,对平台规模会有一定影响。最近,有新闻说外卖平台为转嫁风险,让外卖员注册个体户,把员工身份转为合作身份,可以合理避免社保和意外保险,但律师明确说,劳动仲裁部门不是看身份,而是看合作的密切度,如果一个外卖员只为你一个平台服务,那么就算不是劳动关系,也会被认定为劳动关系,个体户并不能真正转嫁平台的风险。

另一个重磅是不能再用大数据杀熟,美团大数据杀熟,是这两年讨论的热点话题,会员反而价格高,对于每天几千万单的平台来说,每个单多收一毛钱,平台就能收益巨大,相反,如果堵死了大数据杀熟,平台的收益也会大受影响。

所以,对美团杀伤力最大的,还不是那个34亿的罚款,而是后续这些监管措施真正落地之后,每年对美团的影响是几十亿,还是几百亿?

美团现在每季度的营收在400亿左右,一年2000多亿,其中一部分是社区团购的零售收入,其他是本地生活的服务型收入,具体影响怎么样,要看监管落地的力度到底如何。

所以,对美团来说,处罚下来,不代表靴子落地了,监管还在继续,处罚的到来,只是第一只靴子,监管落地,才是另一只靴子。

但必须要明确,这些措施会影响美团的收入,却很难撼动美团的地位,在外卖领域,在本地生活领域,在社区团购领域,美团还是比较领先,尤其是外卖,竞争对手还是太弱了;而且,这些监管,不只是针对美团的,是针对整个行业的,所以,大家的经营环境是一样的,领先的还是领先,落后的还是落后。

格局的变动,至少要有一两年才能有所显现,大家拭目以待吧。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205AgQ8VgNUAFZa.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50万的反垄断罚单,是轻是重?

    你不一定要点蓝字关注我的文/调皮电商 木芯今天中午的突发新闻,阿里投资、阅文集团、丰巢网络因违反《反垄断法》被罚50万。三家都在短时间内做出回应,态度也整齐划一:高度重视、积极落实、配合整改。反垄断可是顶大帽子,不管是50万的罚金金额,还是三家的态度,其实都挺值

    2024-12-11 07:16:23
    41 0
  • 垄断与反垄断的意义(解读历史真相的核心钥匙)

    在2019年之前,互联网圈内很多人创业者包括投资机构的底层原则是:做到细分市场的垄断。华尔街投资教父彼得蒂尔亲传心得——“失败者才去竞争,创业者应该选择垄断。”这在行业上升红利期时候,所有市场准入者都是相信这种“成王败寇”的强者逻辑的。这些年市场上的热钱基本上

    2024-12-11 02:26:25
    49 0
  • 为什么要反垄断?

    村长第445篇原创不扯高大上 只讲真实干感谢关注、评论和转发十里村 付费社群招募添加村长微信 slccz999各位村民好,我是村长。从今天起,在微信内已经可以直接打开部分电商平台的链接了,无须二次进行确认。比如淘宝、京东以及像抖音等娱乐平台的内容,在国家反垄断的强势推进

    2024-12-11 00:49:54
    46 0
  • 互联网反垄断政策(平台经济游戏规则或将改写)

    全文4798字 阅读需要10分钟作者/靠谱的阿星今年双11购物“狂欢节”最大的新闻不是哪家电商平台交易额更高、哪个品牌在行业榜单之中夺魁,而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11月10日发布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之后,这使得今年的平台的“狂欢”别有一番滋味

    2024-12-10 22:10:17
    42 0
  • 首次引入案例说明 |《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合规指引》发布

    2023年9月1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这是2008年《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反垄断执法机构出台的首部经营者集中监管领域合规指导性文件,对提升经营者集中常态化监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指引》聚焦经营者集中监管特点

    2024-12-10 21:35:14
    48 0
  • 最高法发布2023年人民法院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9月11日至15日为2023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统一大市场 公平竞未来”。9月14日,******发布2023年人民法院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本次共发布10件典型案例,包括5件反垄断典型案例和5件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5件反垄断典型案例中,3件滥用市

    2024-12-10 21:23:04
    44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