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操办的这次峰会,果然演变成了一场闹剧

前言:

此时咱们对“欧美大香蕉网”可能比较注重,朋友们都需要知道一些“欧美大香蕉网”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关于“欧美大香蕉网””的相关内容,希望我们能喜欢,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英文中有句谚语:魔鬼就藏在细节里。中文也有类似的说法:细节决定成败。

但从一系列细节看,感觉拜登也真是很不容易,辛辛苦苦操办了一次大规模的视频峰会,最后果然演变成了一场闹剧。

为什么说是闹剧?

至少五个细节吧,很有意思的。

细节一,美国人联合国抬棺上访。

在白宫会议室里,在所谓的民主峰会上,操盘手拜登侃侃而谈。具体什么,我就不多说了,反正你懂的。

很让拜登郁闷的是,就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外面,一些美国人在“上访”,控诉美国不民主。

他们拉着“拯救美国民主”的横幅,不少人还是黑衣加身,举着死神一样的镰刀,上面写着:大资本家、黑暗政治,等等。

更要命的,一些人还抬着一具象征美国的棺材。

唉,美国民主已死,他们要抬棺上访。

这样的举动,就在联合国门口,这让美国政府情何以堪啊。

这是纽约,首都华盛顿呢?

看到不少华盛顿人在吐槽,民主啊民主,华盛顿70万人还没有国会选举权呢。所以,华盛顿的车牌上都写着:“Taxt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有纳税义务,但无代表权)。

什么意思?

这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名言,完整的说法是:有纳税义务,但无代表权,就是暴政!

细节二,巴基斯坦不去了。

这次所谓的峰会,美国也邀请了巴基斯坦。

但巴基斯坦决定,不去!

为什么不去?

巴基斯坦外交部的声明说得很婉转:巴基斯坦是一个强大的民主国家,坚定地致力于进一步深化民主、打击腐败、保护和促进所有公民的人权。巴基斯坦将在未来适当的时候,与美国就广泛问题进行接触。

这是外交口吻,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则说得很直白。

他是这样警告的:现在的局势正在走向另一场冷战,一些国家再次走向建立集团的歧途,巴基斯坦必须阻止这种情况的发展,我们绝不能成为任何集团的一部分。

因为巴基斯坦有着惨痛的历史。伊姆兰·汗说,巴基斯坦整个国家也曾在冷战期间陷入困境,因此巴方希望成为一个将各国聚集在一起的桥梁型国家。

果然一眼就看穿。其实,那么多国家和地区参会,估计也有不少是被裹挟的,但巴铁公开婉拒了。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难怪赵立坚立刻在推特上点赞:巴基斯坦果然是铁哥们。

细节三,邀请名单有猫腻。

而且,猫腻很多。以至于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就看不下去,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拜登的民主峰会,根本就不民主。

导语则是:被邀请参会的国家,反映的是美国政治,而不是民主价值。

为什么?

按照这篇文章的看法,刚果(金)、伊拉克、安哥拉就不该参加,但它们却得到了美国的邀请;玻利维亚、塞拉利昂就应该参加,但没被邀请。

标准在哪里?

什么民主,其实都是生意,背后则是满满的恶意。

用一位美国网友的话说:即便《经济学人》都承认,拜登的民主峰会,其实跟民主没任何关系,不过是借峰会加剧与中国的冷战。

也难怪《经济学人》最近一期的封面,就是美国的拳击手套:美国为什么而战?

内容我还没看,但估计也是老一套,也不会有太多好话。但美国,到底为什么而战?

拜登你解答一下。

细节四,国际反响整体偏负面。

拜登很不容易搞了一个峰会,国际反响到底怎么样?

当然肯定有吹鼓手,但实事求是地说,整体偏负面。

即便是《纽约时报》,也发推说,拜登操办民主峰会正值艰难时期,而峰会也遭遇激烈批评,因为美国国内就面临民主问题,而且名单里没有俄罗斯和中国……

更有意思的是,是《纽约时报》文章下面的读者留言,相当一部分的都是质疑,有些留言,写得确实很有水平。

比如,一位名叫Howard的北卡读者写道:

鉴于中国人口要多得多,如果中国现在有30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40万人死于阿片类药物过量、20万人死于枪支暴力、1000万人关在监狱里,那么拜登真没有必要主办“民主峰会”。

嗯,有道理,当然,中国肯定不是这样的,这是美国的景象。那美国操办民主峰会的意图,不就是打压没有问题的中国吗?

还有,一位叫Thomas Renner的纽约读者这样写道:

我认为谈论人权和民主很棒,但当大家担心疫情、支付账单、能否获得良好医疗保健、教育或儿童护理时,人们不会听。当一个政党和两个民主党人一心想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大多数美国人想要做的事情时,也很难引起世界的注意。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拜登自己那么大动静,世界关注度不大。

还有一位叫Usok的休斯顿读者,这样写道:

美国民主需要人民信任自己的政府。但到目前为止,许多人甚至不相信疫苗。无论是选择的“自由”,还是对政府的“信任”,我们的民主都陷入了困境。

有钱有势者的游说,已经影响了我们的选举结果。不公正的选区划分,进一步减少了选民的影响力,扭曲了选举结果。许多人评论说,我们的政府实际上只是一个香蕉共和国,只是以民主的名义。如果我们真想向其他国家传播我们的价值观和原则,我们需要先自己做得更好,然后再对其他国家做。

不得不说,这还是很清醒的言论,美国,你是香蕉共和国唉,正人先正己吧。

再强调一遍,这些都不是我说的话,都是《纽约时报》读者的话。

其实,几乎所有西方主流媒体,都有类似的质疑。美国操办的全球峰会,西方媒体这么多质疑,其实还是很罕见的。

比如,法新社一篇报道的最后,就援引杜克大学政治学教授Bruce Jentleson的话说,这次峰会,“从来都不是一个好主意”。

教授的原话是:

我们这里的问题,比任何其他西方民主国家都要糟糕得多。我们的国会大厦遭到袭击,政变未遂。我们还没有在巴黎、联邦议院或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看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想竞争,我们必须尽力而为,这实际上取决于我们在国内,而不是让 100 位领导人聚在一起说,“我们喜欢民主。”

不得不说,教授,您也太直白了吧。

细节五,一幅很有意思的漫画。

所谓一图胜千言,美国人的这幅漫画,大家可以仔细体会一下。

画面整体还是很“喜庆”的,特朗普登高一呼,支持者围攻国会,举着“停止偷窃(选举)”的标语牌,哦,围攻者中,还有著名的“牛头萨满”,旁边还有一队人,正浩浩荡荡开往国会。

那边厢,拜登举着气球,欢迎各路人等开民主峰会,但大家看到美国这幅景象,都有些面面相觑。有人还怯生生提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糟糕的时刻吗?

唉,请你来开会的,你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嘛。

一场拉拢一堆小喽啰对付中俄的峰会,最后却暴露出了自己那么多问题,引发国内外那么多的疑虑,这估计是美国政府事先也没有想到的。

但既然昭告天下了,峰会硬着头皮还得开下去。

那现在到底是不是很糟糕的时刻?

拜登,官宣一下呗。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来源:牛弹琴微信公众号

本文来自新华网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3faB2pVUQFTBVQ.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2月04日
下一篇 2025年02月04日

相关推荐

  • 最奇葩艺术品?美国一根香蕉卖12万美元 已卖出两根

    当地时间2019年12月6日,美国迈阿密海滩,意大利艺术家毛里齐奥卡泰兰的作品《喜剧演员》在巴塞尔艺术展上展出。该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一段灰色胶带及一根香蕉。据媒体报道,之前的一根香蕉被人以12万美元的价格买走,更令人惊奇的是,这已经是该艺术展上售出的第2根香蕉,而最

    2025-02-04 07:03:01
    108 0
  • 世界水果出口大国排行榜,你猜,中国排第几?

    1、西班牙西班牙是全球出口水果最多的国家,恐怕谁都没有想到吧,西班牙位于南欧,濒临地中海,这里的环境,特别适合生长水果,据统计,2015年,全球出口水果总量中,西班牙占到了9%,另外西班牙在出口的水果中,出口量最大的是桔子。2、厄瓜多尔南美国家也是盛产水果,就拿厄

    2025-02-04 07:00:02
    1321 0
  • 美国男子开着“大香蕉”旅游 交警看到都掏钱赞助(图)

    中新网12月6日电 据外媒报道,以手工打造“香蕉车”而声名大噪的斯蒂文布雷思韦特(Steve Braithwaite),目前正在进行他环游全美50州的计划。前段时间,他在驾驶时遇到警方检查,却意外收到警察的友情赞助,让他喜出望外。布雷思韦特驾驶“香蕉车”环游美国。图片来源:社交媒

    2025-02-04 06:54:02
    86961 0
  • 华尔街,对视铜牛的大猩猩以及一万根香蕉

    总台评论精华,华语评聚呈现。 近日,美国纽约著名地标建筑——华尔街铜牛的旁边被放置了一万根香蕉,对面则出现一座新的大猩猩雕塑。这一行动的组织者称,此举是为了抗议美国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以及无情的资本主义。大猩猩代表美国苦苦挣扎的底层民众;万根香蕉暗示华尔街已

    2025-02-04 06:51:02
    8181 0
  • 南方觉醒|“香蕉共和国”的突围

    视频加载中...新华社特古西加尔巴8月5日电 在洪都拉斯第二大城市圣佩德罗苏拉附近的拉利马市,有一处被遣返移民的接收机构。这里几乎每天都会接收百余名遭美国遣返的洪都拉斯人。下飞机时,他们大多眼神迷离、身形瘦削,有些还戴着手铐和脚镣。愈演愈烈的非法移民潮已成为今年

    2025-02-04 06:48:01
    573 0
  • 香蕉“跨界”身价倍增?美国一香蕉艺术品卖出12万美元天价

    参展游客在香蕉艺术品前留影。 摄影 中国日报 洪潇中国日报迈阿密12月5日电(记者 洪潇 孔闻峥)近日,一件由香蕉和胶带组成的艺术品在美国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卖出12万美元(约85万人民币)的天价。该作品题为《喜剧演员》(Comedian),出自意大利现代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

    2025-02-04 06:45:02
    20483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