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副部长解读《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

导读:新规适用谁在不同养老制度间流动的农民工是主体《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将于7月1日实施。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介绍,我国目前城镇化速度非常快,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劳动力从农村进入城镇,不同养老保险制度

新规适用谁

在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间流动的农民工是主体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将于7月1日实施。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介绍,我国目前城镇化速度非常快,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劳动力从农村进入城镇,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面对人群流动该怎么衔接、其权益如何得到保障,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大量农民工,从农村涌入城市,但往往就业不够稳定,可能又返回到农村,过一段时间又回到城市。

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一个恰当的政策安排,农民工累积性的养老保险权益会受到很大损害。《暂行办法》正是为了推进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解决以农民工为主要群体的、累积性和延续性养老保险的关系衔接问题。

胡晓义说,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曾经发布职工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的暂行办法,解决了在不同地区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问题,实施4年已解决了将近380万人的接续问题,其中包括大量跨省流动的农民工。

从2009年以后,新农保制度开始实施。一个农民,原来可能没有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而是在农村参加了新农保,然后又到城市来打工。他在农村交的这个养老钱还算不算数,能不能把权益累加起来,就要通过即将实施的《暂行办法》来解决。

何时办衔接

达到退休年龄,办理制度衔接

一名参保者,之前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后来参加新农保,何时办理衔接手续?胡晓义介绍,跨制度衔接的时点是在参保者到达领取年龄时,如果是男性,目前为60岁。

为什么不马上转,而是到领取时再转?胡晓义解释,这是给参保者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农民工就业存在不稳定性。参保者现在可能离开城市的就业岗位、不再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回到农村参加新农保,但是仍存在过几年又回到城市工作、继续参保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可能性。如果参保者每移动一次,就转移一次养老保险关系,对个人来讲也很复杂,经办成本也很高。

养老保险衔接制度的出发点是,当一个人参加过多种养老保险制度时,尽可能将其引导到能够领取到较高待遇的制度。新农保和职工养老保险比较,无疑是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更高。如果参保者到达退休年龄时,累加起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时间超过15年,就有可能在职工养老保险里面领取待遇,把新农保里的权益累加到职工养老保险里面。

“这就是为什么不是在变换就业形态的第一时间变更养老保险关系,而是到领取的时候再办。因为领取时一切都安定下来了,这个制度参加了多少年,那个制度参加了多少年,都可以一次结清了,就可以更好地保障参保人的权益。”胡晓义说。

具体如何办理,胡晓义说,如果参保者到了60岁,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时间还不够15年的话,那么就应该把他的关系在新农保里面进行结算,同时把职工养老保险里参保年限里面的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及利息全部转移到新农保的个人账户里面,再计算待遇。如果参保者已经缴纳职工养老保险满15年了,到60岁结算时,会把在农村参加新农保期间缴纳的个人账户资金转移到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里。

待遇怎么算

统筹基金转不转,不损害个人权益

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养老保险,最终待遇怎么算?

胡晓义说,如果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已满15年,就符合领取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待遇计算是按照职工养老保险的待遇计发办法进行计算,多缴多得。如果后来又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其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包括他个人缴费和政府在个人账户里补贴的钱,连同利息一起转移到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里面去,使其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额加大,然后一起计算。

如果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不满15年,又参加了新农保,暂行办法对待遇计算有两个要点:

一是,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年限可以累加计算。参加新农保,国务院规定的享受条件也是最少要缴费满15年,但是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年限可以合并计算到参加新农保的年限中去。

二是,新农保计发待遇时要把职工养老保险里面个人账户里面的钱,即每个月个人工资的8%及利息一起转到新农保的个人账户里面,然后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

有人想知道,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到城乡居民的,能否转移12%的统筹基金?

胡晓义回答,当职工养老保险跨省转移接续时,不但要转移个人账户,而且要转移占工资总额12%的统筹基金,主要是为了让中西部将来的统筹基金能够支付基础养老金。

但是新农保、城居保和职工养老之间跨制度接续,没有转移12%统筹基金的政策。因为居民养老的基础养老金不是从统筹基金里面支付的,而是政府直接支付的,在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里面不存在统筹基金的概念。

胡晓义同时强调,“只要参加了养老保险,无论是职工的还是居民的,权益都有足够的资金保障,转不转这12%的统筹基金,对个人权益最终没有损害。”

如何更顺畅

及时开参保凭证并保存好

居保转职保,办理相关手续要准备哪些材料?

胡晓义说,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参保者要向领取地的机构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然后出示社会保障卡或居民身份证,按规定办理。职保转居保,同样要填写申请表,出示社保卡或者居民身份证,同时还要出具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的参保缴费凭证。

有了参保凭证,参保者在办理结算时,社保机构除了给结算居民养老保险本身应该领取的待遇外,还要凭此凭证把职工养老保险的权益加上去。待遇领取地的社保机构将通过参保凭证与对应的社保机构进行联系,获得参保者更加具体的参保资料,继而把权益累加起来。

胡晓义提醒,希望参保者特别重视参保凭证。因为一个人一生的变动可能很多,就业地、居住地都会变动,也会参加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其中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现行政策规定当参保者离开一个地方时,可以到当地社保机构开参保凭证。

参保凭证有很多用途,将来参保者在别的地方再打工、再参加职工养老保险,这一凭证是参保者可以转移关系的依据。参保者将来回到农村、不再参加职工养老保险转而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并面临养老金结算时,一份或几份参保凭证都有利于参保者弄清楚曾经在哪儿参过保,缴过费。

“当然政府也有这一责任,将来全国联网能给参保者查到相关信息,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参保凭证一定要及时开,保存好。” 胡晓义说。

此外,如果参保者想了解自己过去的参保信息,胡晓义推荐了两个方法。其一,只要记得曾经工作的城市,可以打当地的12333电话。其二,登陆人社部政府网站(),在“在线查询”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联系方式”中,查找务工地社保经办机构的联系方式。

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06月17日 15版)

沃尔玛卡回收来源链接:https://www.wokawl.com/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4bfC2pRVAdWBlE.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人社局电子合同范本(通用17篇)

    人社局电子合同范本 第一篇   第一条合同期限   (一)、本合同期限为:________年,即从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二)、双方同意本合同有效期的前6个月为试用期。如乙方未能达到本合同   第二条所规定的转正标准,则甲方有权终止试用处

    2024-12-11 04:02:00
    51 0
  • 人社年底考核工作总结(必备13篇)

    人社年底考核工作总结 第1篇 根据文件要求,浦城县人社局对行风建设进行了认真、深刻的自查,并就我县人社系统行风建设取得成就和存在问题,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一是强化服务队伍建设,加大人社系统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多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服务纪律、业务实践操作等培训,强化学

    2024-12-11 03:48:11
    44 0
  • 人社所政府工作计划(共11篇)

    简介:法务时刻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社所政府工作计划(共11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法务时刻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社所政府工作计划(共11篇)》。 人社所政府工作计划 第1篇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总结往年社保工作出现的不足之处,按照乡党委、政府提出

    2024-12-11 03:47:57
    42 0
  • 街道人社办工作计划(通用31篇)

    街道人社办工作计划 第一篇 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紧密围绕上级的工作部署以及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团结协作,务实开拓,努力探索,积极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将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21下一步打算汇报如下: 一、全年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和主要措施 (一)办理灵活就业补贴

    2024-12-11 03:45:00
    54 0
  • 2022人社档案工作总结(精选26篇)

    2022人社档案工作总结 第1篇 不知不觉间,我从事我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有近两年的时间了,也发现了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把这看成是提高自身对档案管理工作认知能力的一种实践和学习。在20xx年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在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之下,紧紧围绕

    2024-12-11 03:38:22
    60 0
  • 退休人员涨工资最新消息(人社局关于退休新规定)

    各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省级各部门,中央驻陕有关单位: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2022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人社部发〔2022〕27号)等文件精神,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备案并经省政府同意,决定对2021年12月31日前按规定办

    2024-12-11 03:26:19
    42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