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刑事政策与刑法的关系(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

截至目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十批依法办理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典型案例的发布传递出依法准确适用涉疫情罪名的政策导向。这也表明,所有涉疫案件的正确办理需要正确处理政策把握与适用的关系,也以两者关系的最优协调为条件。法治思维,是两者关系高度统一的根本所在。

以法治思维正确协调政策把握与法律适用的关系,必须对刑事政策作必要的细化理解,才能从关键节点、细微之处把握刑事政策对刑法适用的实际作用。刑事政策分为法外政策与法内政策,也就是影响立法的政策与影响司法的政策。办理涉疫违法犯罪案件中所强调的政策,是刑事司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有两种主要作用路径:一种是制定司法解释(含规范文件)或明确政策指引,起到类型化的作用;另一种是政策观念参与刑法适用的过程,是起到个别化的作用。不同路径发挥作用的刑事政策,所形成的影响规模、影响范围,有着明显的区别。最高司法机关有权制定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有权明确全国检察机关必须遵行的具体政策指引,是效力最高的政策实施主体。与之对应的政策实施主体,即具体办案是司法官,某种意义上,依法享有的自由裁量权,正是司法官将政策因素融入刑法适用过程的渊源。

刑事司法政策的不同作用路径和不同实施主体,决定了政策实施与刑法适用的不同关系。以抗拒疫情防控措施造成新冠病毒传播类犯罪的认定为例,“两高两部”制定实施的《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下称《意见》)激活了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司法适用,实际是刑事政策直接作用、充分作用的结果。《意见》为该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该罪与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关系,提供了基本的司法认定标准。适用这样的司法规则办理具体案件,司法官的基本职责就是精准区别罪名、严格入罪标准、妥当确定刑罚。最高人民检察院采用多种形式,包括答记者问、典型案例、业务培训等,不断明确抗拒疫情防控措施造成新冠病毒传播类犯罪的认定细则、政策指引,值得充分肯定。换言之,按照政策指引,具体办案的司法官,不能降低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入罪门槛,只能严格把握该罪的构成条件,依照法律正确适用相关罪名。这就是刑事司法政策类型化作用的重要体现。

根据刑事司法政策的类型化作用,司法官可否在具体案件的判断中酌情体现从宽政策?答案是肯定的。理由如下:第一,在疫情防控期间,“决不能为了体现从严从快的打击要求,人为降低犯罪标准、模糊一般违法与刑事犯罪的界限”,这是刑事司法政策的底线。适用一个实际以司法解释激活的罪名,要想严守入罪标准,在司法判断中清晰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界限,妥当的司法操作方式,便是入罪认定标准的适当把握。在《意见》和相应细化规则、政策指引尚未明确基本罪量标准的情况下,恰当把握入罪标准,严格控制入罪的案件数量,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践路径。第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是典型的法定犯。该条罪名规范,在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被司法解释实际激活,针对抗拒疫情防控措施造成新冠病毒传播行为进行规制。就刑法规定和司法解释构成的规则体系而言,其预防功能理应优先于惩治功能,一般预防功能理应优先于特殊预防功能。也就是说,适用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司法活动,重心不在惩处多少人,而在教育多数人,规制社会成员的行为,使公众的行为符合疫情防控的规范。以尽可能少的惩处数量,获取最大的威慑、预防、规范效果,应该是司法的妥当目标。通过具体案件的办理,达到以案明法、以案释法的辐射效果。第三,具体的刑事司法政策,不仅作用于办理,而且还对办理类型相同、性质有别的违法案件具有指导意义。正是这种完整意义的刑事政策观,才在禁止降低入罪门槛的同时,允许依法酌情从宽认定行为性质,对可诉可不诉、可判可不判的案件,不以犯罪论处,依法认定为相应的违法行为。

贯穿涉疫违法犯罪案件办理的主线,是特定犯罪的一般社会危害性与疫情防控时期的特殊危害性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两类危害性在司法判断过程中作用形式。可从以下方面把握:第一,现实的司法判断依据,通

常包括立法规定和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的入罪标准和升档量刑标准,对司法判断结果具有实际的约束力。影响或制约司法解释制定的刑事司法政策,大致分为平义政策、从严政策和从宽政策。适用受平义政策影响的司法解释,司法官具有政策适用空间,当这种适时调节的倾向已由政策指引明确时,应遵从政策指引。绝大多数司法解释的制定,是以平义政策为基础的。适用平义政策影响的司法解释,可以将疫情防控时期的特殊危害性,作为依法从严惩治的理由。例如,疫情防控时期,暴力伤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借机诈骗等犯罪行为,具有明显的特殊危害性等。第二,精准把握司法政策的施策方向、施策力度、施策范围,与准确适用刑法的实质精神相一致。区别处理、适时调整,是刑事司法政策的灵魂。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具体政策指引强调,在办理涉物价犯罪案件,对刑事政策的把握应当与疫情防控进展、复工复产所需要的市场环境动态协调。疫情防控初期和攻坚阶段的政策重心,与疫情防控形势趋缓向好阶段的政策倾向,应当有所区别。刑事司法政策的调控方向,与刑法适用的基本目的高度融合,是以法治思维办理涉疫案件追求的结果。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4d1C2pQVwNWAVA.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新刑法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怎么判

    1、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3年以下、拘役或者管制,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2、数量较大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3、数量巨大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新刑法非法

    2024-12-11 04:02:35
    49 0
  • 我国刑法规定杀人判多少年

    一、企图杀人有罪吗 视频内容 行为人企图杀人,是否有罪需要具体分析: 1、如果没有实施实际行为,是没有罪的; 2、如果行为人企图杀人,并实施了相应的行为,如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为杀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则应当构成犯罪。 行为人企图杀人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思想上,

    2024-12-11 04:02:26
    51 0
  • 信用卡新规定2024刑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信用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之一。随之而来的信用卡诈骗、盗刷等犯罪也日益猖獗,给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为了更好地规范信用卡的使用和管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在2024年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刑法规定

    2024-12-11 03:56:46
    50 0
  • 恒易贷逾期触犯刑法吗?

    恒易贷逾期触犯刑法么 在现代社会中,贷款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贷款行为的普及,逾期还款问也日益突出。恒易贷作为一家知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其逾期问备受关注。本站旨在探讨恒易贷逾期是否触犯刑法,并分析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可能引发的法律后果

    2024-12-11 03:55:16
    51 0
  • 为举报官员上传他人不雅照会触犯刑法吗

    一、举报者可能触犯罪名的要件分析 上传色情图片或视频的举报者可能触犯或者;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 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构成要件: (一)主观要件要求行为人必须有以牟利为目的。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淫秽物品而故意制作、复制、

    2024-12-11 03:55:15
    49 0
  • 非法集资触犯刑法吗

    律师解答 非法集资触犯刑法。涉及的罪名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集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

    2024-12-11 03:55:07
    47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