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姐妹们对“柏林孤影”大体比较注重,朋友们都想要了解一些“柏林孤影”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汇集了一些有关“柏林孤影””的相关知识,希望姐妹们能喜欢,兄弟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天才》剧照
1905电影网讯当地时间2月16日,柏林电影节进入到第六个比赛日的进程。在当日的主竞赛单元,上映了两部竞赛片,分别是文学家传记片《天才》以及战争题材的影片《我是尼罗》。这两部电影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是讲述人与艰苦环境的冲突以及内心的自我选择。所以,在精神内核方面,高度一致。媒体方面,这两部电影的口碑一好一坏,形成了对比。
《天才》由迈克尔·格兰达吉导演,描写了美国大作家托马斯·沃尔夫与他的图书编辑麦克斯·珀金斯之间的友谊。托马斯·沃尔夫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作家,也是上世纪最伟大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天使,望故乡》、《时间与河流》等。麦克斯·珀金斯则是著名的文学编辑,曾一手发掘过菲茨杰拉德、海明威。他们两人的友谊无形之中改变了他们的个性,也改变了他们不同的人生轨迹。 《天才》由约翰·洛根根据A. Scott Berg所著《麦克斯·珀金斯:天才们的编辑》一书改编。片中,科林·费斯饰演麦克斯·珀金斯,裘德·洛饰演托马斯·沃尔夫,盖·皮尔斯则饰演菲茨杰拉德、多米尼克·威斯特饰演海明威。
影片演员阵容强大,但新人导演却并没有把握好这个题材,以至于让整部影片流于表面,而且显得支离破碎。《好莱坞报道者》评论称:“影片并不讨喜,所以我们很难想象究竟谁才会成为这部电影的观众。而且,故事里的人物都是美国人,但是银幕上的演员不是英国人就是澳洲人,美国演员几乎消失了踪影。不过,我们依然认为,这是一部有趣的影片,虽然它缺乏故事性和内在的冲突和逻辑。”《每日银幕》称:“对于一个刚刚拍摄了自己处女作的导演来说,《天才》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影片要处理的角色是文学性的,这样的角色反映在银幕上,就成了纸上谈兵。”
《我是尼罗》剧照
曾经拍摄了《猎人》的导演拉菲·皮帝斯是今年的获奖热门。当日上映的《我是尼罗》是他的最新影片。影片讲述了一个叫做尼罗的墨西哥少年的“美国梦”。出生在墨西哥的尼罗,一直以来都怀揣着一个美国梦。他从小就在边境线上和一群美国的少年一起玩排球。于是,要成为一个美国公民,就成了他的毕生梦想。尼罗的一个哥哥曾经成功地穿过了边境,来到美国,并且用服兵役做手段获得了美国公民的身份。他现在在洛杉矶的一座豪宅里工作。豪宅主人的奢华生活让尼罗大开眼界。而尼罗要获得绿卡,唯一的捷径就是加入美国军队,执行军事任务。服役期满后,自然就得到了绿卡。于是,尼罗就来到军队,前往沙漠地带,为了自己的“公民权”展开实际意义上的“战斗”。一挺机关枪,就是他成为公民的捷径。在影片中,拉菲·皮帝斯详尽地表述了“绿卡士兵”的生活和选择。
影片双线的故事结构,使得公民权、战争、移民、民主等词汇变得异常刺眼。影片的价值并不在于揭示“绿卡士兵”的存在或者是悲剧,而在于它揭开了隐藏在战争背后的贫富不均,以及民主和人权的虚伪。《综艺》杂志称:“影片提供了审视战争的另一种视角,导演在片中用自己的经历再一次为国籍、人权等名词下了定义。”《好莱坞报道者》则称:“影片把讽刺深深地掩藏在了故事和戏剧冲突之下,值得人们仔细挖掘。”《每日银幕》称:“影片的前四分之三有些平淡无奇,但最后的四分之一却令人印象深刻。”
在这两部竞赛片之外,美国著名黑人导演斯派克·李的新片《芝拉克》在竞赛单元进行了展映。影片聚焦在黑人社区中,讲述了黑人帮派成员的妻子对自己的丈夫性罢工,以换取和平的故事。应该说,这是斯派克·李对古希腊喜剧《吕西斯特拉忒》的戏仿。阿里斯托芬的《吕西斯特拉忒》通常会被“女性主义”地解读,但是该剧的主旨既不是女性主义的宣言,也并非对女性的嘲讽,而是一个有关城邦价值观念的隐喻。通过身体的隐喻,阿里斯托芬建构了一个理想城邦。这个城邦在狂欢化的颠覆之后获得了和平,两性也因此和解,家庭再次回到和谐。最终,喜剧诗人所倡导的传统价值观念也得以回归。
场刊评分
场刊方面,前一日上映的三部电影的评分出炉。《柏林孤影》1.3分,《萨拉热窝之死》2.1分,《长江图》2.4分。目前场刊得分第一名依旧是《海焰》的3.3分。《长江图》的2.4分只能排在第六名,与同是2.4分的《来自战争的信》和《24周》并列。
本文来自1905电影网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619B2pVVghWA1U.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