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作者介绍

白杨礼赞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

白杨礼赞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作者介绍

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的作品大部分是着力暴露旧社会黑暗的,正面歌颂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作品并不多,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但是,当他一踏上解放区的土地,便深深地被那里的一切所感动。

于是,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作者介绍: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现代著名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65cBWpXXQlW.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白杨礼赞原文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以下是私宠百科网分享的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原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原文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

    2024-12-10 16:23:17
    43 0
  • 白杨礼赞是几年级的课文(茅盾-白杨礼赞原文)

    茅盾-白杨礼赞原文《白杨礼赞》是茅盾在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因其深刻的主题和优美的文笔,被选入中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它可能会被安排在不同的年级。一般来说,它多出现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科书中,具体年级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版本有所

    2024-12-10 16:16:49
    46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