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乐韵(一)|叶新涛:一生为白剧公主而来

前言:

此刻姐妹们对“大理公主”可能比较注意,各位老铁们都需要知道一些“大理公主”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有关“大理公主””的相关文章,希望姐妹们能喜欢,我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大理历史上,有很多位知名公主,在《望夫云》《阿盖公主》等经典白剧中生动再现,她们的饰演者、著名白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白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叶新涛一生为白剧公主而来。

说起来,叶新涛不是白族,1945年出生于重庆市云阳县,汉族,1955年随父亲来昆明。初中毕业考入云南省第一卫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大理州弥渡县血防站工作,1966年又分配到大理县挖色卫生所。不过,因为天生一副好嗓子,爱唱爱跳文艺才华出众,她并没有到挖色,而是被当时的大理县宣传队留了下来。1970年,大理州毛泽东文艺思想宣传队成立,叶新涛被招进宣传队。1971年,《苍山红梅》开排,叶新涛饰演女主角,正式与白剧相逢。从此,饰演《白洁夫人》《白月亮白姐姐》等数十部大型白剧女主角,更饰演了众多白剧公主。

苍山红梅 剧照

首先是阿凤公主。1979年,叶新涛饰演白剧《望夫云》的阿凤公主。当时,导演是云南省京剧院的张树勇,在他的指导和要求下,先练基本功,之后才排练。因为饰演的是二八佳人,时年34岁的叶新涛,在张树勇导演的启发下,大胆进行创作,从声腔、表演等方面体现人物性格。此时,叶新涛儿时在昆明“哪点来演出,都要混进去瞧”,为了逃票,心“怦怦”跳着偷偷牵住陌生大人衣角混进去看到的那些演出,全部派上了用场。

越剧的委婉细腻,京剧的韵味,豫剧的激越,都在她饰演阿凤公主的唱腔里复活,与白剧唱腔瞬间融会贯通。那时候没有扩音设备,拼的都是真嗓子,下乡演出受欢迎的程度是“服装道具都演烂了”!1980年,《望夫云》在北京演出,少数民族戏剧评论家曲六一在《人民日报》这样评价叶新涛的表演:“嗓音纯厚,音色优美,白剧的传统花音运用得法,塑造的阿凤公主韵味十足。”

其次是阿盖公主。那是1991年,隔《望夫云》12年后,46岁的叶新涛出演年方二八的阿盖公主,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将阿盖公主演得活灵活现。当时,《阿盖公主》在昆明参加全国第三届艺术节演出,获表演一等奖;随后,该剧又赴福建泉州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演出,叶新涛获优秀表演奖;1994年,该剧获国家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叶新涛同时获文华表演奖。

因先后成功饰演《望夫云》中的阿凤公主、《骑牛配亲》中的白圭公主、《苍山会盟》中的玉秀公主,以及阿盖公主,叶新涛被时任《中国戏剧》杂志副主编的安志强撰文誉称为“大理公主”。

白剧是流行于云南大理地区的少数民族剧种,它以具有悠久历史的白族吹吹腔和白族大本曲为基础,融进部分白族民歌、舞蹈,经过艺术加工提升后,于20世纪60年代初改为“白剧”,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遗保护名录。对于一位汉族人来说,饰演白剧最大的障碍是不会说白族话,因为白剧的特色之一,就是使用“汉字白音”为舞台道白。

白洁夫人 剧照

“汉语只有四个声调,但白语有七八个声调。”叶新涛回忆初学白剧时吃的苦,眼神中仍有余悸:“有时候会为一个字憋哭掉呢!”在董汉贤、张绍奎、陈丽仙、杨振兴、王文娟、杨安瑞等白剧团老师的教导下,数十年来,叶新涛全身心投入白剧表演的学习。她甚至将台词贴到蚊帐上,背得滚瓜烂熟,排练从不带剧本,这样才可以节省老师的时间。

精心钻研演技和白剧艺术的同时,叶新涛不忘培养新人。事实上,从 1986 年担任大理州白剧团副团长到1998 年担任团长,以及之后的很长时间,叶新涛都带着白剧团的年轻人学习声腔、表演,毫无保留地将白剧表演艺术传授给大家。2003年退休后,她仍然致力于白剧艺术的传播和推广,带出很多新人。正因为如此,2019年,叶新涛被评为白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叶新涛 剧照

“我从来都不会吝啬自己的方法,只要你愿意来学,我的大门随时敞开!”聊起白剧的传承,叶新涛这样表态,一点都不像年近80的老人。她神采飞扬,言谈爽朗,一代白剧艺术家的风范流溢于眉梢眼际,无比动人。

来源:大理日报(文/又凡 图片视频由大理州白剧团提供)

编辑:刘文波

审核:李政波

终审:李建奇

本文来自大理发布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6caB2pVUQFcBl0.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2月06日
下一篇 2025年02月0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