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法务时刻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院三大中心工作计划(精选21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法务时刻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医院三大中心工作计划(精选21篇)》。
医院三大中心工作计划 第1篇
申康中心带领各家医院完成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之后,2015年又组织各家医院完成了“十三五”规划。
在申康中心组织的专家评议会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一院”)院长王兴鹏代表全院向评审专家阐述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这次评审,他的规划拿到了90多分。这意味着未来五年,他将会带领团队根据规划的内容进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而申康中心也会根据一院的这份规划进行基建投入、编制安排以及考核管理。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建于1864年3月1日,时称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为全国当时规模最大的西医医院。如今,医院成为上海市占地面积最大的三甲综合性医院,拥有虹口北部院区和松江南部院区,核定床位数1580张,全院在岗职工3613人。
在制订发展规划时,王兴鹏不仅要把申康中心对公立医院的引导方向融入进去,同时还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以及兄弟医院的发展情况,寻求“特色”突围。
一份“ 特别”的规划
一院的规划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十二五”期间医院发展情况的简要回顾与现状分析,“十三五”期间医院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与重要举措,“十三五”期间医院发展的重点项目与筹资计划、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与建议。这也是市级医院制订规划时的通用格式。
在这一格式下,一院总结过去五年发展情况的同时,从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医疗资源配置、医疗费用控制、学科建设与临床科研、临床教学、人才队伍建设、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精神文明与行风建设、运营保障体系、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详细列出了“十三五”期末的量化指标以及实现路径。
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是申康中心作为医院管理者的重要内容。成立之初,申康中心就提出了“改善服务、提高质量、控制费用、便民利民”的16字方针,并一以贯之。
对于一院来讲,如何贯彻16字方针,并形成“特色”服务是院长王兴鹏需要思考的问题。
日间医疗是申康中心在市级医院推行的重要的医疗服务模式之一。在“十二五”建设期间,一院创办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集中式日间医疗中心,拥有140张床位,7间手术室, 93个病种纳入日间手术,5年内预估收治日间手术患者77 950人次,日间化疗患者19 045人次,人均节约医疗费用约46%。
与此同时,一院还在南部院区创新组建了由30位专科化临床药师组成的专科临床药师服务团队,覆盖临床各专科与门诊,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专科临床药师服务,提升用药安全性。同时,一院还创设了患者出入院预处置中心,对住院患者进行“闭环管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在重症监护病房,一院借助信息化建立了患者家属iPad视频探视系统,方便ICU患者与家属沟通。
接下来的五年,一院在继续深化开展日间医疗服务、深化患者服务中心、开展优质护理等工作的同时,将重点放在了质量管理以及应急管理建设上。
为此,一院计划“创建医疗质量指数(MOI)”,借鉴、JCI、国家优质医院评价评审标准,建立新型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数,并将医院各病种相关质量指标与系统对接,用国际化标准指导医院加强质量管理。
在2014年末的“外滩踩踏事件”中,一院组织人员参与了紧急救治,得到了社会的肯定。这也让王兴鹏及其团队对医院在社会事件中发挥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为此,医院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列为“十三五”重点,制订并实施《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规划“落地”那些事儿
申康中心要求规划能够落地、可量化,并将指标分解至每年。为此,在一院的规划中,每年要实现的目标被罗列得清清楚楚。
上海在城市功能定位中明确要求建成亚洲一流医学中心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对市级医院发展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而一院所在的辖区――虹口区老龄人口密度居全市之首,同时承载着上海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任务,因此,发展精品化特色诊疗与标杆技术是一院的迫切任务。
为此,一院在就“十三五”期间学科建设与临床科研方面的规划作了细化。
…… 此处隐藏31931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705C2paUgdTAQ.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