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谢谢……”罪犯邱某对着民警掩面哭泣,哽咽得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当看到记录着孩子在救助站衣食无忧,脸上洋溢着纯真笑容的视频和照片时,邱某的眼中不再是绝望,而是久违的希望与感激。在这令人动容的一幕背后,藏着一段怎样的改造故事呢?
用心用情启心扉
邱某刚入狱时,改造表现消极,整日沉默寡言,面对管教民警的多次个别谈话,他起初只是机械性地点点头,偶尔敷衍几句,眼神中满是疏离与抗拒。然而,随着管教民警耐心细致地开导,他慢慢打开了话匣子,改造积极性也逐渐显现。但在此时,他的家庭遭遇了重大变故,其妻子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刑,留下4岁和7岁的两个孩子无人照料。孩子们无奈被送往救助站,家庭的破碎让邱某彻底陷入了绝望。他常常望着铁窗发呆,眼神中透露出痛苦与自责。管教民警多次尝试与他沟通,但他始终封闭自己,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跨越千里解心结
面对邱某的改造困境,管教民警没有放弃,他们明白只有解决了孩子的安置问题,才能真正解开邱某的心结。于是,监狱成立了专项转化小组,派遣民警驱车往返1000公里,看望了邱某的孩子,并主动与当地司法局、派出所、救助站协调沟通,成功为两个小孩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到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子女专项补助,每个小孩每月可补助2100元。同时,救助站也安排专人负责照看小孩的日常生活。当邱某看到民警拍摄的孩子们的视频和照片,知晓孩子们被照顾得很好,紧绷的心弦瞬间松弛,不禁掩面哭泣,便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重拾希望促新生
孩子的成功安顿,成了邱某改造的转折点。几天后,他主动找到管教民警,郑重地说:“警官,我想给孩子挣个未来,今后一定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回家。”这句话,让管教民警看到了希望。为了帮助邱某重拾信心,管教民警安排他协助图书馆管理员整理图书,让他通过阅读和学习找到新的方向。在近期的改造中,他不仅积极参与文体活动,还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并在教育学习日中主动分享感悟:“犯罪就像剪刀,剪断的不只是别人的生活,更是自己孩子的未来。” 曾经的消极与迷茫,如今被积极与希望取代。
川东监狱始终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工作方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情理交融的方式,努力将罪犯转化为守法公民,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公正、人权和法治的庄严承诺,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贡献力量。
原标题:《高墙故事|与爱重逢 重拾“新生”希望》
阅读原文
来源:四川省川东监狱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客户端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75bB2pUXAVQAlQ.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