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书非遗传承人工作计划(推荐3篇)

简介:法务时刻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鼓书非遗传承人工作计划(推荐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法务时刻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鼓书非遗传承人工作计划(推荐3篇)》。

鼓书非遗传承人工作计划 第1篇

20-年全市非遗保护工作继续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精神,致力于拉近非遗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积极探索非遗传承发展的好方法、新途径,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十四五全市非遗传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20-年工作总结

(一)夯实基础工作,做好非遗保护传承

公布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7项(其中,新增16项,扩展1项)。做好基础数据更新统计,全市现共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67项(国家级5项、省级19项、市级43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6人(国家级5人、省级32人、市级49人)。完成年度传承人传习工作审核。完成20-年度国家级非遗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庐剧,省级非遗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六安锣鼓书、大别山盆景、霍山石斛制作技艺,年度绩效目标检查和现场抽查工作;以及20-年度省级非遗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临淮泥塑、(金寨)大别山民歌、金安非遗展演展示的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工作。开展了市级非遗资金扶持项目申报和评审。启动第二季《非遗六安》——六安非遗视频纪录片拍摄工作。

(二)创新开展活动,促进非遗宣传传播

(三)摸清现状底数,探索非遗融合发展

把握文旅融合的趋势和机遇,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增强自身传承动力。做好非遗类企业统计,全市现有非遗类企业44家。鼓励支持各类非遗企业参加各种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本市6家有电商销售渠道的非遗生产经营者参加了全省“非遗购物节”。组织评选并公布了第二批市级非遗传习基地9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调查全市67个非遗项目,摸清具备现场参观有一定接待能力的项目16个。组织了第一届非遗夏令营活动,探索非遗研学。国庆期间,集中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17场,全年实现全市4A级以上景区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全覆盖。

二、20-年工作计划

20-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

新的一年,非遗工作将立足文旅融合的新形势新机遇,努力增强非遗传承内在动力。一是以表演类非遗项目为抓手,打造六安非遗活动品牌。发挥好各级文化场馆阵地作用,开展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过大年”等各类非遗线上、线下展演展示活动,培育非遗活动品牌。二是支持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继续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打造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三是继续开展非遗抢救性记录,完成《非遗六安》(第二季)非遗纪录片拍摄工作。第二季记录对象包括金寨思帝乡锣鼓、霍山四弦书、叶集木榨油制作技艺三个项目。四是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好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第三批省级非遗传习基地申报工作。

鼓书非遗传承人工作计划 第2篇

一、2019年工作小结 一是积极申报X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补助经费。根据《X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申报2019年度X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工作的通知》,完成年度X级补助专项经费使用情况上报,并积极申报 XXXXXXXXX三个X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补助经费申报工作和传统工艺振兴补助经费的申报。

二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管理培训。制定下发《XXX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工作的通知》,明确传承人及传承基地开展培训工作任务。

三是推进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工作。根据《X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推荐“2019年X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的通知》,组织推荐高校和我市非遗文化企业(XXXXXX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申报X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委托XXXXXX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于20XX年6月5日至6月11日举办XXXXXX传承人群培训班,共培训传承人40人,目前已签订委托培训协议。

四是按要求筹备安排“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活动。积极策划“印象非遗?文脉传承”XXX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收集、拍摄、展出活动,活动将于20XX年6月10日启动。

…… 此处隐藏2484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a80C2pQUAhSAFw.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鼓书非遗传承人工作计划(推荐3篇)

    鼓书非遗传承人工作计划 第1篇 20-年全市非遗保护工作继续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精神,致力于拉近非遗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积极探索非遗传承发展的好方法、新途径,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十四五

    2024-12-10 22:39:53
    27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