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是否构成犯罪

本文内容从各个方面解释了不同的讲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小编对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是否构成犯罪的观点吧。

非法放贷指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

  网友咨询:

  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是否构成犯罪?

  律师解答:

  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律师补充:

  “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是指2年内向不特定多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以借款或其他名义出借资金10次以上。贷款到期后延长还款期限的,发放贷款次数按照1次计算。

  仅向亲友、单位内部人员等特定对象出借资金,不得适用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定罪量刑时应当与向不特定对象非法放贷的行为一并处理:

  (一)通过亲友、单位内部人员等特定对象向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的;

  (二)以发放贷款为目的,将社会人员吸收为单位内部人员,并向其发放贷款的;

  (三)向社会公开宣传,同时向不特定多人和亲友、单位内部人员等特定对象发放贷款的。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百二十五条 【非法经营罪】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

  (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是否构成犯罪的看法,文章内容就讲解到这里了,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那就请寻找专业律师为您解答吧!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a9dC2pQVwJQBFU.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经常性的进行小额贷款对个人征信有影响吗?解析以及对策建议

    小额贷款是近年来越来越普及的一种借款方式,由于其灵活、便利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经常性的进行小额贷款是否会影响个人征信呢?这是许多人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从征信机构、贷款记录、额度使用和还款记录等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并提出建议,帮助读者更

    2024-12-10 17:08:01
    33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