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之前放弃法定继承可以吗?

继承之前是否可以放弃法定继承这个在中没有规定,但在继承之后如果当事人想要放弃继承权,那么就可以写放弃的声明书,只要表达出了本人的意思,那么对于此声明书就是有效的。

一、继承之前放弃法定继承可以吗?

继承之前放弃法定继承是可以,这在法律中是没有具体的规定;

《》第1124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法定继承是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

《最高人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第35条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应当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遗产分割后表示放弃的不再是继承权,而是所有权。

二、放弃继承权后反悔,可以要求继承吗?

实践中,继承人放弃继承权后又反悔,能不能再参与继承,得根据以下的做法:

1、在遗产处理前,将根据法院决定是否可以恢复继承遗产。

因为在遗产处理前,还没将遗产进行分配,所以这个时候要求恢复继承遗产还是来得及的,但是毕竟是继承人自己的做法不当,所以将要受到其他的限制。

即法院可以根据弃权一方提出恢复继承的理由,进行判断,从而决定是否可以继续参与遗产分割。所以,能不能恢复继承,不是绝对的。

2、在遗产处理后,继承人将不再享有分割遗产的权利。

根据上述的规定,在遗产被处理之后,遗产就已经被分割完成,如果其他人想要再分割的话,那么将要耗费较大的功夫,并且对其他未弃权的继承人来说,也是极不公平的。

因此,在遗产处理之后要求分割遗产的,将不再享有继承权。

综合上面所说的,法定继承是可以放弃的,但一般是在法定继承之后,遗产分割之前是可以选择放弃的,但在放弃时也需要具体的说明,并出示相关的证明材料,如果想更有法律的效力,那么是可以到当地的公证部门进行公证,这样才能保障到自己的权益。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b8cC2pSVQZSBVM.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法定继承公证手续怎么办理

    问题解答: 法定继承公证手续办理方式是: 1、双方携带财产公证的材料亲自到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填写公证的申请表格; 2、公证申请被公证员受理后,公证员就双方财产的内容,财产的权利进行证明,办理公证。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十五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

    2024-12-11 03:59:15
    52 0
  • 法定继承中有儿媳妇吗

    问题解答: 法定继承中一般没有儿媳妇,但是如果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有继承权,可以继承,并能作为公公婆婆遗产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与第一顺序继承人平等均分割遗产。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

    2024-12-11 03:30:36
    46 0
  • 法定继承以外的人能分遗产吗

    问题解答: 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作为受遗赠人或继承人有权分得。有遗赠扶养协议的,受遗赠人继承;没有协议,有遗嘱的,遗嘱人继承;既没有协议,也没有遗嘱的,法定继承人继承。遗赠扶养协议优于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千一百二十三

    2024-12-11 03:30:36
    52 0
  • 法定继承财产分配协议怎么写

    问题解答: 法定继承财产分配协议的具体写法如下:写明被继承人、继承人等人员的身份信息;写明财产信息、分割方式、期限等主要内容;当事人签字,并写明时间。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十五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

    2024-12-11 03:25:54
    46 0
  • 即使有遗嘱也有部分一定要按法定继承处理吗

    问题解答: 即使有在法定情形下也会有部分的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法定情形有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

    2024-12-11 03:21:41
    48 0
  • 没立遗嘱法定继承的份额是如何规定的

    问题解答: 没立法定继承的份额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份额是相同的,各继承人协商一致的,也可以不平均分配。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时,可以多分。不尽扶养义务的,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千一百三十

    2024-12-11 02:58:16
    72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