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才是性价比?
不妨先想个问题:iPhone真的是性价比低的产品吗?
不是,iPhone的用户满意度很高。如果只看硬件、毛利之类的东西,你会觉得性价比很低,但综合整个产品体验来看,它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产品。
一道美味的菜,和一道难吃的菜,可能仅仅是盐放多放少的区别,但带来的品尝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只用盐的成本差异去衡量性价比,那是不是越咸的菜性价比越高?
---性价比其实是一种综合体验。
购买者的决策动力其实就是性价比,只是大多数人把性价比理解的非常局限,他们认为所谓性价比衡量的是物质收益,而不包括精神收益(心理收益、服务体验)。
比如说香水,喷一下就能给你带来人际社交上的愉悦享受,你花钱买这种精神享受难道不是性价比吗?
如果仅仅按物质收益来看,那所有带有精神属性的产品(比如看电影玩游戏)都是毫无性价比的,所有娱乐产品都不该存在。
难道买奢侈品的人不是看中它的性价比?买爱马仕的人不是看中它的性价比?一个爱马仕包就能让你常常站在社交鄙视链的上端,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这难道不划算么?
看你自己怎么给这种满足感定价。
并不是便宜才叫有性价比,贵同样也能有性价比。
【三十而已】剧照
02
追求品牌其实是一种社交行为
如果你不能让别人知道你买了个爱马仕包,你还会买它吗?
可能不会,不过奢侈品这个品类比较特殊,是需要通过与别人对比才能体现奢侈品特质。
我们换个问题,如果两双鞋一模一样的款式(质量相同),一个200块不是任何品牌,另一双是400块的品牌,你会买哪个?
我猜大概率是,如果你一个人买或网购,而且大部分时间都不会穿出门,你会选没牌子的那双。
但如果你跟别人一起在商场买,而且穿出门的频率非常高,你一定会选有牌子的。
追求品牌,很多时候是因为他想被别人看见他追求品牌这件事。
对于自己而言,你购买商品时只需要考虑品质和服务,但追求品牌时,你还会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
这就是为什么在考量性价比时要加入精神收益(心理收益)的原因,无论是品牌商品,还是无品牌商品,都会给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收益,二者无法拆开孤立来看。
如果你购买品牌商品,却不能被别人知道,那你为什么不买个同等质量及服务的“便宜山寨货”呢?
小思考:
为什么每逢中国春节,昂贵香烟的销量会大增?
03
品牌售价和品牌价值是一回事吗?
8848手机的品牌力和小米手机相比,谁更大?
你要说是8848,那我可要鄙视你了。
品牌力和品牌溢价能力是两码事,不是说你溢价能力越强,品牌就越值钱,品牌力的衡量需要经过市场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在品牌价值的衡量中,品牌溢价能力只是其中一个衡量维度而已,甚至并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维度。
所以,品牌价值与商品售价几乎毫无关系,而与用户心智上的认知有关。
比如优衣库。很多人说优衣库的衣服很LOW,品牌毫无价值。
这个说法对吗?
其实品牌是不是要高端化,是不是要卖高毛利产品,是基于企业战略、市场竞争上的决策,品牌表现只是结果而已。
品牌的成功不是在于它看上去多么高大上,旗下产品能卖多少钱,而在于它能否IP化、符号化,能否成为某类产品、某类行为的代名词。
比如说爱马仕就绝对等同于高档奢侈了,优衣库就等同于廉价舒适了,但你并不能因为优衣库卖的都是便宜货就说它品牌做得烂。
所以说,如果优衣库想做高端线却做不起来,原因其实不在于品牌做得太差,而在于品牌做得太好,因为它的品牌IP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来源:赢商大数据
04塑造品牌的周期
为什么一线时装品牌,几乎都有漫长的历史?比如Hermes、Dior、Blamain、Chanel。
前面说过,品牌关乎于用户心智中的占位,其实是一种信任背书与文化符号,但信任和符号的搭建并不容易,因此品牌的塑造需要花时间。
存在与时间,是品牌塑造过程中最难的部分。
拿一个初创品牌和老字号品牌去比拼品牌力,本来就是一件挺无聊的事情,比如瑞幸咖啡和星巴克、名创优品和无印良品……这种品牌力的比较没有太多意义,还不如去看一些财务数据。
那么有没有短时间内成为大品牌的可能呢?
也有,但是前提是你要找到一个红利风口(比如很多互联网品牌),找到一个市场很大、但用户心智上仍然属于空白的领域,或者直接开创一个全新的大消费品类。总而言之,要极具远见洞察,或者能够搭上时代的顺风车才行。
05除了奢侈品,品牌对服装本身的影响力在降低
商业的事,归商业;情怀的事,归情怀。
商业的最终目标是生存并追求利润,而不是打造什么伟大品牌,打造品牌只是商业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并非目的,所以我们不要本末倒置了。
企业想要打造品牌,无非是他们觉得打造品牌对自身的利益更大而已。
即使是企业做公益,也有很强的商业目的,最终依旧是为了商业利益,否则他们根本没必要让你知道。
以前品牌可以不管产品,现在呢,产品可以不那么需要管品牌。(极端情况)
二三十年前,国内的服装品牌,只要是某某知名品牌的,不管设计什么衣服,都会有人买,有很多人的买。那时的知名服装品牌少的可怜,人们没得选择,只要是品牌,就是好的。但现在呢,穿着场景如何?风格特征怎么样?生活方式怎么样?款式设计的怎么样?面料特点怎么样?穿着和售后体验怎么样?等等等等。这些都与品牌口碑强相关,极端情况下,产品甚至可以不做品牌,因为产品无处不品牌。
现在,产品就是品牌。
当然,这个说法比较极端,目前还没有完全成型,但以后无疑可能成为大趋势。也许你会反驳,OK,十年后再看。
06品牌并不一定是服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不要忽视品牌,但也不要迷信品牌。不要把品牌神化了,如果品牌万试万灵,那国内某知名大服装品牌就不会这样轰然倒下,国外几个知名快时尚品牌就不会这样迅速黯然离场。
不要说只懂抓红利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因为不抓住红利你可能会被很快颠覆掉,而品牌这个东西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先上车后补票”的,野路子干掉正规军一点不稀奇。(批发转知名品牌的例子太多了,不方便点真名)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与品牌没那么大的关系,企业的护城河是某种竞争壁垒(这个壁垒一定是某方面特别突出,比如现在很火的某跨境快时尚品牌的供应链优势),而不单是品牌二字。
当然,品牌是可以形成竞争优势的,别人信任你的品牌、认你的品牌,你在许多层面上的沟通成本、说服成本会降低很多。但品牌依旧是结果,是企业经营的副产品。
07未来,品牌的作用也许将逐渐消失
这是一个挺遥远但是挺残酷的事情。
很多人认为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让品牌价值凸显,用户会更愿意为高溢价付费,但事实上未必如此。
不少研究报告都指出,用户的消费心态开始转变,不再像以前那样追求品牌,同等价格下,用户对质量的追求远高于品牌,品牌溢价效应其实在降低。这在一二线白领及服装品类中表现最明显。
日本早有第四消费时代的说法,国内消费层次众多,但随着新生活理念的逐渐流行,品牌或许会逐渐失灵。
品牌是否失灵,关乎社会中的消费主义文化,这是个复杂而宏大的探讨,但至少我们可以感知到一些“去品牌化”的理念正在今天逐步流行。
群友评价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c98AgQ8UABVAlJa.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