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人签协议将智力残疾老人房屋赠与自己,合同有效吗?

智力残疾老人的监护人自行签订房屋赠与合同,

将老人名下的一套房屋赠与自己。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一起房屋遗赠纠纷,

并判决双方签订的赠与合同无效。

原告凌先生与凌大爷系叔侄关系。爷爷奶奶生育了凌大爷、凌二爷(凌先生之父)和凌老太三位子女。凌大爷因自幼智力残疾,经鉴定智力仅相当于8岁儿童,在其父母去世后,由凌二爷接至家中照顾。凌二爷去世后,2017年2月,凌老太瞒着凌先生向法院申请宣告凌大爷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定其为监护人。当年5月法院判决后,凌老太随即将凌大爷接走并送至养老院。2021年,凌先生才得知凌大爷去世、案涉房屋赠与监护人、过户等事宜。凌先生认为,凌老太的行为已违背监护人职责,且侵犯了自己作为继承人的合法权益,故提出赠与合同无效的诉请。

被告凌老太辩称,其系凌大爷的姐姐。作为凌大爷的监护人已尽到了全部的抚养义务。凌大爷作为残疾人,有很多基础疾病,每月只有政府发放的基本生活费,都是自己在承担另外的生活、看病开销。另,案涉房屋是父母遗产,凌大爷长居于此。在凌二爷去世后,凌先生甚至提出要与凌大爷争夺案涉房屋的继承权,并曾欲将案涉房屋出卖。后经法院判决,案涉房屋才归凌大爷所有,凌大爷需向其他兄弟姐妹支付的折价补偿款是凌老太代为支付的。凌大爷为报答上述付出并防止凌先生的骚扰、侵占等,2020年将案涉房屋赠与凌老太。在办理产权登记过程中,凌老太已向相关工作人员披露凌大爷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自己为其监护人等事宜,故赠与、过户等行为均为有效。

海淀区法院审理后认为,凌大爷经法院判决被宣告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仅可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凌大爷曾经鉴定,其智力相当于8岁,且无法处理缴费、就医等事宜。凌大爷应无法理解赠与房产的法律后果、不具备作出赠与价值较高房产的相应行为能力。

按照法律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本案中,凌老太作为凌大爷的监护人,接受凌大爷赠与的行为并非为维护其利益,故不应处分凌大爷的财产。法院最终判决凌大爷与凌老太签订的赠与合同无效。宣判后,凌老太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该判决现已生效。

■法官说法■

我国民法典第三十四条和第三十五条规定了监护人的职责、权利及履行职责时需遵循的原则。根据上述法律条款,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人身监护、财产监护和法定代理权,同时享有履职过程中发生的权利。由于民法典第三十四条仅就监护人的职责进行了原则性规定,故在具体操作中,监护人仍需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精神卫生法等法律中关于人身方面的规定采取相关行动。目前立法未明确细分监护人的职责内容,现实生活中诸如隐匿被监护人证件、擅自出租、出售被监护人房屋等行为难以被追责,如何区分监护人和被监护人的财产也存在困难。本案中,凌老太作为凌大爷的监护人,照料其生活起居、保证其日常就医、安排其各项花费开销、代其参加诉讼并履行判决等都是凌老太履行监护职责的体现。那么,如何评价案涉赠与合同的效力?

民法典第三十五条规定了监护人在履行监护职责时需遵守的内容,确立了“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和“尊重被监护人真实意愿”的原则。其中,“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具体到财产监管方面,民法典以该条第一款中“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的规定限制了监护人处分财产的权利。这里的处分,既包括法律上的处分,如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等,也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如通过损毁、加工等方式使财产价值消失或减损。“尊重被监护人真实意愿”则顾名思义,同时考虑到被监护人是未成年人或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因此,监护人在采取行动前,仍需考虑被监护人的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等因素。凌大爷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仅可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此外均需由凌老太实施或经凌老太同意、追认。凌老太以签订赠与合同的方式“处分”了凌大爷的财产,该行为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分析是否为了凌大爷的利益,是否符合上述两个原则。

第一,案涉合同标的物为房产,价值较高,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尚需投入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去订立合同,而凌大爷的智力仅相当于8岁儿童,赠与合同的复杂程度显然已超出了凌大爷的行为能力范畴,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态不相适应。因此,凌大爷签订案涉合同的行为应认定为无效,凌老太在庭审中所述的“尊重凌大爷的意思,凌大爷出于自愿而为赠与”并不成立。

第二,凌大爷生前一直居住在案涉房屋中,并在父母去世后取得房屋的所有权,该房屋是凌大爷的日常生活保障。凌老太与凌大爷签订房屋赠与合同并将房屋过户到自己名下,取得对案涉房屋所有权,难免对凌大爷的未来生活造成影响。因而该行为并非出于维护凌大爷的利益,事实上也没有让凌大爷受益,违反了“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原则。综上,凌老太与凌大爷签订的赠与合同应认定为无效。

来源:人民法院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c9fC2pXUABXBFw.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相关推荐

  • 怎么确定孩子的法定监护人

    问题解答: 确定孩子的法定的方式:一般来说,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其法定监护人为其父母。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

    2024-12-11 04:05:02
    60 0
  • 小孩的法定监护人怎么更改

    问题解答: 小孩的法定更改的方式是,对监护人存在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向人院申请指定监护人。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十九条 被监护人的父

    2024-12-11 04:05:02
    53 0
  • 监护人诉讼申请书(汇总17篇)

    申请书的写作过程需要反复修改和完善,确保语言准确、清晰、有条理,以提高申请的成功率。申请书的写作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总结,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诉讼申请书 篇一 申请人:张晓静,女,33岁,回族,内蒙古宝泉典当有限公司

    2024-12-11 03:55:40
    58 0
  • 监护人是指什么人(关于监护人的法律解释)

    尹律师: 我有个堂姐是独生女,今年38岁。她从高中时起罹患精神类疾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多年来在疗养院疗养。她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早已过世,母亲在她罹患精神类疾病时心脏病突发离世,上个月她的父亲,也就是我叔叔也因病去世了。 现在叔叔、婶婶遗留下的房屋、存款,还有

    2024-12-11 03:55:33
    65 0
  • 老人的监护人怎么确定?

    老人的确定时可以由老人与想成为监护的人进行协商,也可以由有监护能力的人按照法定的顺序担任监护人;如果协商不好的也可以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员会来进行指定。 一、老人的监护人怎么确定? 1、如果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人自己可以与想成为监护人的人协商进

    2024-12-11 03:43:40
    51 0
  • 监护人对被监护人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法律要求监护人必须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才能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等进行监督和保护。说到这里,你是否知道监护人都有哪些权利,又负有哪些义务吗?网友咨询:监护人对被监护人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律师解答:监护人对被监护人享有的权利义务

    2024-12-11 03:31:31
    48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