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侵权民事责任形式有什么?

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都属于著作权的民事责任,存在行为时,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严重的还要承担行政责任(没收违法所得,对侵权人进行罚款)和刑事责任。

一、著作权侵权民事责任形式有什么?

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著作权侵权的责任形式是:

1、民事责任,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2、行政责任,主要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行政罚款等;

3、刑事责任。侵权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侵犯作权或者与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而支付的合理费用。

二、可以仲裁解决著作权侵权吗?

(1)著作权侵权纠纷仲裁主要用于处理著作权。在履行著作权合同过程中,如果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双方当事人可以向著作权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2)申请仲裁必须自愿达成书面的仲裁协议,否则,仲裁机构不予仲裁。

(3)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院起诉的,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4)仲裁裁决具有强制力,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发现仲裁裁决违法时,有权不予执行。

侵犯著作权的民事责任形式是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发生著作权侵权后,可以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争议,需要向仲裁庭提交仲裁申请书,通过仲裁庭的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和解的,需要签订和解协议,若不愿意达成和解,由仲裁庭主持,对侵权行为进行仲裁。

法务时刻来源链接:https://www.jiwenlaw.com/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d08C2pQUAlQDFE.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形成)

    今天谈一谈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通常是分两部分来讲,包括积极要件和消极要件。积极要件是在什么情况下应当承担责任,消极要件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承担责任,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从诉讼的角度来讲,积极要件是原告应当提出来的,主张的,追

    2024-12-11 03:31:46
    88 0
  • 承担民事责任的年龄是多大

    一般来说,在我们确认需要承担的自然人时,可以在民法典当中找到答案。那么,民事责任的年龄是怎么规定的?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的具体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律师工作站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民事责任的年龄是怎么规定的 一、民事

    2024-12-11 03:31:46
    55 0
  • 故意伤害轻伤民事责任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轻伤民事责任是什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

    2024-12-11 03:31:22
    42 0
  • 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民事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发起人的民事责任,是公司发起人由于公司不能成立或公司设立过程中的过失致使公司利益或第三人利益受损害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公司法》)第97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承担下列责任: (1)公司不能成立时,对设立

    2024-12-11 03:00:49
    51 0
  • 关于银行账户出借人民事责任的认定

    山东法院民法典适用典型案例132关于银行账户出借人民事责任的认定——某冶金建设有限公司与某钢铁有限公司、李某买卖合同纠纷案裁判要旨对于银行账户出借人民事责任的认定,应当审查出借人与借用人的关系、债权损失的后果与出借银行账户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出借人对债权人损

    2024-12-11 02:44:48
    52 0
  •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都是有哪些(解决民事纠纷的最终方式)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针对加害人正予实施的侵害他人之行为,为保护财产或人身的合法权益,受害人有权要求其停止这种侵害行为。 二、排除妨碍:针对妨碍他人行使民事权利或享有民事权益的行为,被侵权人可依法请求侵权人排除这种妨碍、障碍性行为。 三、

    2024-12-11 02:37:17
    41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