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法务时刻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架子鼓秋季工作计划安排(实用10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法务时刻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架子鼓秋季工作计划安排(实用10篇)》。
架子鼓秋季工作计划安排 第1篇
架子鼓专业教学计划
概述部分:
架子鼓鼓是节奏性乐器,学鼓以后如果再去学别的乐器(如钢琴、吉他等)那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通过双手和双脚的配合,巧妙的变化出丰富的节奏韵律,尤其是对学习者,尤其是幼儿的左、右脑的开发和训练,起到了其它乐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为节奏是音乐的根本,在节奏里填上音符就构成了音乐旋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架子鼓的来源及发展,并逐步掌握基础的演奏姿式及握槌方法,学习五线谱及打击乐中所要用药的不同谱号及各种音符和时值。
2、逐步加深和更专业学习架子鼓的基础练习。
3、通过错综复杂的四肢配合,对学员的左、右脑的开发和训练起到了其它乐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4、通过学架子鼓,可以使学员性格开朗活泼,增强学院自信心、勇气、智力和记忆力,同时也变的更加聪明具有强烈的集体感。
二、教学对象:
5周岁以上儿童及未成年人均可。
三、重难点:
掌握手脚协调的基本要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架子鼓鼓基础
1、鼓手素养
2、爵士鼓来历及硬件讲解
3、单击
4、双击
5、复合跳
6、叠击
7、压奏
8、重音移位
9、脚功
10、节奏分析
(二)手脚协调
1、三大件基本功复合练习
2、三大件力度比例与控制
3、手脚平衡练习
4、三种速度的技术练习
5、节奏内容组合及变奏
6、分家练习要点
7、Solo练习要点
8、提速
9、多种节奏风格演练
(三)、爵士鼓考级教程由浅入深的按教学计划进行学习
(四)、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参加乐队合乐的活动,从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架子鼓的乐趣。
(五),学员在学到一定程度后,星光定期对学生进行考级、升级等测试。
五、教学方式: 单人或小组授课的方式
六、教学、练习时间: 每周上课1学时,课后学员自己每天练习(20)分钟
七、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安排表: 第1/2课时(两课时)
1、鼓手素养
2、爵士鼓来历及硬件讲解
3、单击
4、双击
掌握所学内容:学会单击、双击、准备鼓和槌
第3/4课时(两课时)
5、复合跳
6、叠击
7、压奏
掌握所学内容、复习上节内容 第5/6课时(两课时)
8、重音移位
9、脚功
10、节奏分析
掌握所学内容、复习上节内容 第7/8课时(两课时)
11、三大件基本功复合练习
12、三大件力度比例与控制
掌握所学内容、复习上节内容 第9/10课时(两课时)
13、手脚平衡练习
14、三种速度的技术练习
掌握所学内容、复习上节内容 第11/12课时(两课时)
15、节奏内容组合及变奏
16、分家练习要点
掌握所学内容、复习上节内容 第13/14课时(两课时)
17、Solo练习要点
18、提速
掌握所学内容、复习上节内容 第15/16课时(两课时)
19、多种节奏风格演练
掌握所学内容、复习上节内容
第17/18课时(两课时)掌握所学内容、复习上节内容
架子鼓秋季工作计划安排 第2篇
因为广东省第一年实行新课标,第一次教新课材,经验不足,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不少问题,比如说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学难度控制等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我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同科组老师的课(尤其是同级的老师),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也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架子鼓秋季工作计划安排 第3篇
人教版新教材在编排上增添了不少实验和有关图画,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水平的要求也更高了。在教学中,我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学生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还严格要求学生,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加强学生的实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
架子鼓秋季工作计划安排 第4篇
欣赏:清明上河图 感受张择端的绘画技巧。
1.我们的社区: 细致的观察、记录人物活动和景色。
2.恐龙世界: 创作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作品。
3.画中的线条: 欣赏并学习用线条画画。
4.会动的线条: 用线条画会动的事物。
5.卵石动物造型: 根据卵石不同的形状,创作可爱的动物造型。
6.威武的盾牌: 寻找有关盾牌的资料,用动物头的图案设计一个能让敌人见了胆战心惊的盾牌。
…… 此处隐藏2138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d0aC2pXUwdWB1A.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