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刑法规定要判几年?(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刑法规定要判几年?)

这几天不少网友都在问:肇事逃逸死亡,规定要判?(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刑法规定要判几年?)方面的法律知识,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醉驾逃逸怎么判刑?醉驾撞死人逃逸判刑多久

醉酒驾驶本身就触犯刑法,会按危险驾驶罪进行刑事处罚。如果醉驾发生交通事故并逃逸,那时想不坐牢都挺难。

醉驾逃逸怎么判?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显示,如果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致人伤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损失的,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发生交通事故逃逸的,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行政处罚

醉驾除了依法追究上述的刑事责任以外,还要受到以下行政处罚。

1、吊销驾驶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2、醉酒驾驶运营车的,除了吊销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以外。重新取得驾驶证的,不能再驾驶运营车辆。

3、醉酒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吊销驾驶证后,终生不得重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醉驾撞死人逃逸判刑多久?

上面有说到,醉驾撞死人逃逸的,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如果是发生交通事故,逃逸后才致人死亡的,会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什么罪

【咨询法律问题,点击文末蓝色字体了解更多】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后逃逸致被害人被二次碾压死亡如何量刑

【案情】

2021年5月14日22时18分,蔺某驾驶货车沿省道自南向北行使,将自北向南骑电动车的赵某撞伤倒地后驾车逃逸。22时27分,胡某驾驶小轿车途径肇事地点,因疏于观察从赵某身上碾压,致使赵某当场死亡。胡某主动停车报警,后蔺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分歧】

本案对蔺某犯罪如何量刑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蔺某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具有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种意见认为,蔺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具有逃逸致人死亡情节,应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具体理由分析如下:

一、蔺某的行为与赵某的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按照客观归责理论,判断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是否应当将危害结果归责于行为人,首先要判断行为人是否制造了法律所不允许的风险,如果风险本身是从行为当中产生的,就要对结果负责;其次要判断行为和结果之间是否存在事实上的因果关联,即是否存在没有a就没有b的条件关系;再次要判断行为创造的风险是否已经成为现实。本案中,蔺某实施了交通肇事行为,又将被害人遗弃在事故现场,未及时进行救助,其行为创设了法律所禁止的风险。虽然赵某是被后来的胡某驾驶车辆碾压致死,但是按照条件因果关系理论,如果没有蔺某之前的交通肇事并遗弃被害人行为,就不会导致赵某被二次碾压致死的结果。因此,蔺某的行为与赵某的死亡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二、胡某二次碾压行为介入没有中断蔺某行为与赵某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

本案的特殊情况是在蔺某撞人之后,又介入了胡某的二次交通肇事行为,则能否以胡某的行为中断原有的因果关系?笔者认为第三人行为能否阻断第一次行为因果关系,应考量以下因素:一是逃逸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危险性大小;二是介入因素异常性大小;三是介入因素对结果发生作用的大小;四是介入因素是否为逃逸行为的可控范围。概括而言,对于出现概率高且非异常的介入因素,是不中断先前行为的因果关系的。本案中,发生事故的地点在车流量较大的省道,案发时间为夜间,赵某被撞倒后被遗弃在道路上,被继续碾压的可能性极高,对此常见的、高概率的非异常介入因素的出现,不能中断蔺某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蔺某对赵某的死亡结果应当负责。

三、蔺某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应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从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看,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情节的“逃逸”行为,分为两种:交通肇事后逃逸,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第一种情况,一般是指行为人因交通肇事行为当场导致被害人死亡,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被害人的死亡与逃逸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对被害人的死亡持过失的主观过错。在后一种情况下,不以逃逸前的交通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且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要件有四个:一是行为人逃逸前已经构成了交通肇事;二是肇事的结果不论是否有人死亡,但肯定有一名以上被害人当时没有死亡;三是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四是被害人因行为人逃逸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本案中,如果交通事故后,被害人赵某已经死亡,行为人蔺某逃逸的,则只构成一般法定加重情节,对蔺某应当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法定量刑范围内进行处罚;而本案中,被害人赵某当场没有死亡,只是由于蔺某的逃逸致使被二次碾压死亡,则蔺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重罪情形,应当在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法定刑范围内处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观点,发布者:【】

本文地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法律时刻 https://www.falvshike.com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d55C2pWUgVRDVc.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相关推荐

  • 事故后逃逸不构成犯罪扣几分

    律师解答 事故后逃逸不构成犯罪扣6分或者12分。 1、造成致人轻伤以上或者死亡的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驾驶证一次记12分。 2、造成致人轻微伤或者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驾驶证一次记6分。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第八

    2024-12-11 03:44:36
    57 0
  • 造成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怎么扣分

    律师解答 造成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行为人的肇事情形给予相应的扣分。 交通肇事造成他人轻伤以上或者死亡后逃逸,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12分;交通肇事造成他人轻微伤或者财产损失后逃逸的,一次记6分。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

    2024-12-11 03:44:36
    102 0
  • 造成事故逃逸后尚不构成犯罪一次记几分

    律师解答 造成事故逃逸后尚不构成犯罪一次记6分或者12分。具体的情况如下: 1、造成致人轻伤以上或者死亡的 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12分。 2、造成了他人财产损失,或者是轻微伤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6分。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2024-12-11 03:44:35
    51 0
  • 借款人不还钱怎么办(借款人逃逸处理流程)

    360借条通讯录打谁 360借条是一款专门为用户提供借款服务的手机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借款或借钱。在使用360借条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通讯录查找联系人,以便进行借款或还款操作。但是有些用户可能会疑惑,应该打给通讯录中的哪些人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在使用

    2024-12-11 03:37:16
    73 0
  • 氨逃逸国家标准是多少ppm

    律师解答 脱销氨逃逸的国家标准如下: 1、sncr脱销氨逃逸标准为8mg/m3(10ppm)。 2、scr脱销氨逃逸标准为2.5mg/m3(3ppm)。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标准包

    2024-12-11 03:33:43
    43 0
  • 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有关逃逸认定的四个要件)

    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 1、主体要件: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即使交通肇事是过失的心理状态,但是行为人对肇事行是明知的,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 3、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以及社会交通秩序。 4、客观方面:实施了逃逸的行为。 【法律依据】 《

    2024-12-11 03:23:26
    61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