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信用卡欠款多久不还会起诉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银行催收程序一般是,前三个月银行内部员工催收,客户如果不还款,之后银行会外包给外包公司进行催收,或者直接报送材料到法务部门进行立案催收。
如果立案期间还是得不到还款,就会对其进行移交法院判刑。
从银行催收到外包或是到法务催收,一般是3-6个月,不会托太久。
欠账还钱,天经地义。
并且持卡人之后会进入老赖名单、征信黑名单等等,如果进了派出所还会有案底登记。
\x0d\x0a\x0d\x0a 1、只要欠了钱,银行都有可能会起诉,这由银行自行决定;\x0d\x0a 2、如果欠款的金额达到一万以上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的“恶意透支”,涉嫌信用卡诈骗罪;\x0d\x0a 3、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x0d\x0a 4、法律依据:《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条 【信用卡诈骗罪、盗窃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x0d\x0a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x0d\x0a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x0d\x0a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x0d\x0a (四)恶意透支的。
\x0d\x0a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x0d\x0a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x0d\x0a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x0d\x0a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x0d\x0a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x0d\x0a (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x0d\x0a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x0d\x0a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x0d\x0a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x0d\x0a 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x0d\x0a 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
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x0d\x0a 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公安机关立案后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
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只要欠了钱,银行都有可能会起诉,这由银行自行决定。
银行催收程序一般是,前三个月银行内部员工催收,客户如果不还款,之后银行会外包给外包公司进行催收,或者直接报送材料到法务部门进行立案催收。
如果立案期间还是得不到还款,就会对其进行移交法院判刑。
从银行催收到外包或是到法务催收,一般是3-6个月,不会托太久。
欠账还钱,天经地义。
并且持卡人之后会进入老赖名单、征信黑名单等等,如果进了派出所还会有案底登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信用卡欠款多久不还会起诉,这个问题在上述文章当中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解答,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查阅本站其他法律知识。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e07C2pQVgNXAVU.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