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付出终有回报。最让宋祝漫和所有造林人员欣慰的是,因为林木荫蔽,老湾地这片荒山,1993年开始出现一股龙潭,长年出水。如今,整个山林已有60多个泉眼,终年山清水秀。20xx年,适逢百年一遇的大旱,周边到处缺水,老湾地林区却流淌着30多股泉水。20xx年,一名企业家看上了这里的优质天然泉水,经过一番考察论证后,投资在这里兴办了一个标准化水厂。到20xx年,围绕老湾地林场诞生了4个灌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宋
优秀的注重家风培养讲话稿范文精选篇1
我的爷爷是一位老村支书,在村里威信很高。小时候经常看到爷爷召集村干部在大队部礼堂开会,觉得爷爷很威风。记得有一次开会开到很晚都没有散会,原来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对经过群众推荐、个人自荐和组织考察的村支书后备人选进行集体讨论,每位班子成员都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酝酿,推荐4个人进行差额票决最终选择1名作为后备人选,不料票决结果为两人并列第一,一个是我三叔,一个是村东头赵家的二儿子,大家为此感到为难,等爷爷定夺,爷爷听完大家的意见后,郑重有声地说:这次民主差额票决村支书后备干部,坚持好中选优的原则,我个人觉得赵家的二儿子比我三儿子更合适,一来赵家二儿子高中毕业,文化水平较高,二来他在村里办了养鸡场,并且这几年带领了一大批乡亲们致了富,这样的人才就该用起来。就这样,退伍赋闲在家曾在部队多次获嘉奖的三叔就被爷爷无情枪毙了。后来,听奶奶说以前村里的村支书是村里的土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爷爷就跟别人不一样,一上台就搞民主推荐、党政联席会等。
爷爷,是我人生的第一位政治老师,他用一生的时间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他是我心中一面永远的旗帜。他用42年的党龄深刻诠释了一名基层干部的最纯正的党性。
优秀的注重家风培养讲话稿范文精选篇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每个公民都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建设和传承。《礼记?大学》中讲道: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培育出人格健全的社会个体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具有引领作用的党员领导干部,更是如此。党员干部应当在家风建设方面带好头、作表率。在立家风、正党风方面,许多优秀杰出老前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彰显出共产党人特有的风范风骨,成为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党员干部的家风,是反映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重要窗口,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
俭以养德,德由俭来,把乐于节俭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行为准则。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就有勤于持家,俭以养德之说。节俭,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唯有从小就接受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才能真切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而防止产生优越感,自觉克服娇气心理。
节俭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护身法宝。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就是从追求奢侈生活开始,逐渐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要自觉远离奢侈欲的诱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思想,不仅自己要以俭为荣,还要让子女过过穷日子、苦日子,使他们真正把节俭作为一种意识,嵌入灵魂深处,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成为生存智慧的理性选择。
堂前教子,枕边教妻,把严于管教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重要环节。家庭给人以归属感,成为人们内心情感最柔软的一部分。正因为此,家庭容易成为人性弱点的避风港,原则易在亲情面前变通,底线易在亲情面前突破。对家属子女管理不严,常常导致家庭不幸。党员干部要自觉把好作风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经常向家人宣传政策法规,帮助他们划清是非、美丑、荣辱的界限,对枕边风善而从、恶而弃;对子女的不正当要求,要坚决予以拒绝。同时,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子女家庭和睦,自己首先要感情专一;要求家人洁身自好,自己首先要远离低级趣味。只有这样,才能把家庭打造成一个追求进步的和善家庭、一个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家庭、一个和谐幸福的美满家庭。反之,一个普通家庭如果家风不正,易引发诸多家庭问题,而党员干部若家风不正,则易诱发腐败大问题。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看,究其原因,都与家风不正有关。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的大事。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家风是培育人们形成正确价值观和高尚道德的重要途径。优良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社会最基层的细胞是家庭,家风是支撑一个家庭乃至家族世代前行的精神内涵。今天如何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对社会转型期的坎坷与挑战,正是每个家庭不容回避的责任。家风应从党员干部带头,将中华文化传统精华与当代国人的价值追求结合,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风清则社风清,家风浊则社风浊。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离不开良好家风的滋润和支撑。家风是一条小溪,或是更细微的水滴,但她绵亘不绝,从山涧、密林,缓缓流出,生生不息。当小溪汇成小河,汇成大江,形成波澜壮阔的大海,那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所在。
优秀的注重家风培养讲话稿范文精选篇3
今天给家里打电话,父亲接的电话,想想已经有一个多星期没打了,跟父亲讲:我在这挺好,没得什么事情,都挺好的。然后父亲可能是感冒了,一边咳嗽一边嘱咐:我只要晓得你在那边没有什么不好就行了,没事的话多看看书,比什么都强,别天天盯着个手机,费眼伤身又伤神。想想也真是如此,自己从小也是被父亲这样教育长大。从小父亲都告诉我:书中自有黄金屋。
记得小的时候,家里姊妹多,他孤身一人闯南走北,苦累委屈都自己藏起来。但是他只要一回家,我总能看到在他床头有一本书,经常放学回家的时候,会看到父亲坐在屋子里看书。
小时候我最喜欢过年,除了可以有新衣服穿外,最期待的是准备春联。我们家的春联不像别人家的直接到集市上去买来贴上,而是父亲自力更生,用半天到一天的时间想写什么,然后一张纸、一支笔,十来副对联就出世了。有时,父亲会觉着哪个地方不太完美,让我跟他一起思考。我最爱干这个了,尤其是当我积极思考得出的一个想法得到父亲认可的时候,那种喜悦,那种开心,能让我激动好几个夜晚。等到十来副对联经过父亲的精心打磨之后,他会让我站在面前认真地给他读几遍,他边听边点头。定下来之后,他会带我一起去商店买一张大红纸,回来让我跟他一起把红纸裁好,准备好毛笔和墨汁,接下来我就会在旁边一边欣赏着父亲洋洋洒洒的大毛笔字,一边帮他挪动红纸。跟父亲一起完成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心里总是非常开心。
我崇拜我的父亲,不仅是因为他一身的才气和英俊挺拔的外貌,最重要的是他有着很强的韧性。我们姊妹五个的生活学习,家里的每一项开支都要他和妈妈操心。父亲一生做过很多事情,给人种过地,贩过药材,当过厂长,在乡里、村里都做过事。父亲的坚韧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性格,我也开始慢慢变得不愿放弃,变得坚持到底,我要感谢我的父亲,让我学会了坚强,坚韧,而这些东西会影响我的一生。
优秀的注重家风培养讲话稿范文精选篇4
又是一年盛夏,位于珠江源头的云南曲靖市沾益区白水镇中心村委会老湾地林场,满山葱郁的树林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令人神清气爽;一股股甘冽的清泉欢唱流淌,捧起喝进口里,叫人顿感凉爽舒畅。现在,这里是以人工栽种的1.7万余亩华山松为主的公益林。在10多年前,这里还是缺水的疏林地,而回溯30多年前,这里就是一片无林无水的荒山。
村民们说,有这片树、有这么一湾山泉,大漫的功劳最大。大漫名叫宋祝漫,今年54岁,是老湾地林场的党支部书记。大漫说,住在山上的24户人家都是造林人,他们在这片山上圆了自己绿化家乡、造福人民的好梦。
话还得从1983年说起。农村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大漫的父亲宋凤城带领全家勤劳致富,通过开小窑烧砖成为万元户,得到乡里表彰。在政策鼓励和父亲的带动下,血气方刚的宋祝漫向乡里报名,与曲靖火柴厂签订木材供应合同,承包本村老湾地的荒山栽树,每栽一棵树厂里补助1角钱,待树木成材后可卖木料。他约上5户村民一起,说干就干,开启了植树造林的工程。因为挖树塘吃力、浇树苗吃苦,半年后,坚持栽树的只剩下他和二弟。
后来,有个不怕吃苦受累的姑娘刘外娥与大漫有了姻缘。没想到,结婚时,新郎官大漫居然把她直接娶到了老湾地山上牛毛毡搭的棚子新房里,4棵木桩支起木板就是新床,点燃松香用以照明。从此,他们种洋芋、点苞谷、栽树苗、浇幼树常年吃住在山上,劳动在山上,一家人苦不堪言。有时候赌气我都说要和他分手了。刘外娥说。
树没栽几棵,火柴厂就倒闭了。但宋祝漫一家人还是坚持下来,一年栽几千棵,几年栽成一大片。30多年来,他们家单独造林2446亩。他们一家人的所作所为感动了乡亲们,先后又有8户村民跟随他们上山造林。在各级的关心扶持下,林场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渐改善。看到9户农民定居山林,逐步通了电和路,有了发展前途,先后又有24户人家搬到老湾地定居,跟随宋家人上山种树、守林。宋祝漫加大育苗力度,免费分发树苗供村民们栽种,逐渐成就和壮大了林场。到20xx年,全村人植树造林达17444亩。20xx年,林权制度改革后,这片山林划定为国家生态公益林,划分给24户农户管护,每年国家按标准拨付管护经费。
因为钟情大山,因为热爱森林,因为义务植树造林,宋祝漫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20xx年被评为云南省劳模,家庭被表彰为全国绿色小康户。对于种树之初一家人住窝棚,缺资金、少技术等诸多困难,他没怎么谈,而是深情地说:多年来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了自己很多支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努力劳动,对得起党和人民他带领村民们像看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管护着树林,从来没有发生过森林火灾。
付出终有回报。最让宋祝漫和所有造林人员欣慰的是,因为林木荫蔽,老湾地这片荒山,1993年开始出现一股龙潭,长年出水。如今,整个山林已有60多个泉眼,终年山清水秀。20xx年,适逢百年一遇的大旱,周边到处缺水,老湾地林区却流淌着30多股泉水。
20xx年,一名企业家看上了这里的优质天然泉水,经过一番考察论证后,投资在这里兴办了一个标准化水厂。到20xx年,围绕老湾地林场诞生了4个灌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宋祝漫进厂成为管理员,一些以前的栽树人及其子女进厂打工,在家门口赚钱。近年来,村民们发展林下经济,养鸡牧羊,人均每年有8000多元的收入,村民宋祝岗在林下养了7万多只生态鸡,每年收入达30万元。
刚开始种树是为了钱,后来没有钱也要种,就图世世代代有个青山绿水。宋祝漫说。
宋祝漫在老湾地林场圆了一个梦,这就是一个普通山区农民、一名农村优秀共产党员的梦,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予他路子,他就在属于自己的路上,筑就了一个绿水青山相伴的美梦。
优秀的注重家风培养讲话稿范文精选篇5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中没有阳光;生命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我的父亲年轻时就读过不少书,比如《红岩》《青春之歌》《野火青春斗古城》《俄罗斯的水兵》《卓娅和舒拉》等,听爸爸讲,他在老家上学时,花4角钱就能买到《列朝诗集小传》。小时候,我们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到了晚间,一家四口人趴在被窝里,听爸爸讲故事。
爸爸每次外出回来,总会给我买一些小人书、小画报,每当我考出好成绩,得到的奖励总是书,我的新年礼物也少不了书。空闲时,妈妈也会和我一起看书,时常就书中的故事谈谈自己的见解。于是,在绘画、故事、童话和寓言中,我领悟着真善美与假恶丑,在名著当中感受着文学的魅力和做人的道理,逐渐明白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应该禁止的。
生活的脚步一刻也不会停住,我们一天天长大了,尽管很多事情只能深埋在心底的一个角落里,可是,我们父女读书的经历总是不能忘怀的。我一直没有忘,多少年间,我和爸爸一到晚间就会钻进书房,随便找来一本痴迷的书,啃嚼着,苦读着,书是我们父女俩的精神支柱和情感寄托。在读鲁迅、老舍、朱自清、徐志摩、冰心、巴金、梁晓声、培根、安徒生、泰戈尔、高尔基等中外作家的经典文辞后,深刻体会到里面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哲理,领略着忠信孝悌礼义廉耻。随着眼界不断开阔,我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便提起笔来写些新闻稿件和随笔,与孩子和学生一起分享,感受着生活的其乐融融,以及世界的美好。
20xx年2月,我的女儿降生了,顷刻间,我们体验到初为父母的幸福、甜蜜与牵挂。与此同时,孩子的喜怒哀乐和点滴故事也融入小家庭的生活。女儿满月后,白天,我们夫妇二人很少有时间看管孩子,都是我父亲在耐心照看着,自打孩子牙牙学语,父亲就为她买了画册书、人物挂图、《白雪公主》、《孙悟空》、《安徒生童话》、《365夜故事》等绘本,让孩子翻阅。我发现,孩子听着音乐和读书声就会安静,有时,她会在歌声与读书声中悄然入睡。
父爱如山,父爱似海,父亲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但却给了我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优秀的注重家风培养讲话稿范文精选篇6
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这是我在《淮安王氏家谱》中看到宋代著名的文人苏轼为王氏家族撰写的《三槐堂铭》中内容。
三槐王氏,是王姓人家的重要一支。上溯远古黄帝,到东周太子,太原王姓到开封三槐。宋代兵部侍郎王祐在后汉后周时就名声显扬,后侍奉宋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可是最终因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官场失落后,他在院中种下三棵槐树,发誓说:我王家子孙一定会位列三公!并为此立下家风家规,以激励王氏后代要立志进取,不懈奋斗。其三子王旦果然不负父望,后为北宋丞相。其孙懿敏任直谏事。曾孙王鞏崇尚道德而善诗文,以此继承家风。王城之多,晋公所庐;郁胡三槐,惟德之符。所以当时的著名文人苏轼会对王氏祖孙和家族极力称颂。
千百年来,无论王氏多少个世代,无论身在何处的三槐王氏子孙,都能秉守祖训家规,耕读传世,奋发进取,以德立族,以孝事亲,以勤持家。
《淮安王氏家谱》全书约30万字,记录了王氏三槐堂淮安这支的发展轨迹和主要轶事。全书包括谱序、始祖、各房世系、大事记、史话等重要内容,还主要记载了明朝年间,三槐后裔的江苏淮安开始祖一世公王小峰,其为东林党人,为躲避宦官魏忠贤追杀而从无锡王巷迁到苏北安东(现在的涟水县)隐居,成了王姓这支的始迁祖和一世公。小峰公,又名启运,字驭六。《淮安府志》《安东县志》有载:安东,王启运,字驭六,崇祯己卯举人,博学工书。他娶涟水孝廉任杭州知府嵇宗贤之女为妻,不久妻逝。继娶胡氏,生有正宇、丽宇、乾宇三个儿子。王姓在淮安和涟水是个大姓,瓜瓞绵绵,当年最兴旺的8大房都有传下后人,而且家族空前繁荣。并立有自己的家族家规。刚出版的《淮安王氏家谱》中,最重要的是收录了《王氏族规》,内有祖训家训家规规戒训诂等条项。如祖训中有忠、孝、勤、俭四字,包括上而事君,敬父如天,日出而作,量其所入等内容。家训中有教子读书,非望子弟早贵,而在定志,将来不失足。读书明理,发愤为学等。家规中有不准虐待父母,不准歧视兄弟,不准放荡行为,不准铺张挥霍,不准沽名钓誉,不准好逸恶劳,不准窝赃庇奸等。规戒训诂中有顺父母,睦兄弟,和宗族,务勤俭,勤耕读,谨丧祭,慎嫁娶,安本分,禁非为等。这些族规家训,是千百年来王氏家族发展繁荣、安命立身的根本。
三槐淮安涟水的王姓这支子孙一直以来,恪守家训,以耕读传家,发奋上进自励。家学渊源深厚,历代都有读书人。一世祖王小峰为举人,1639年,明崇祯己卯诏举,官府以孝廉应诏,小峰公不就而赴应天府乡试得中,选拔进京参加会试而途中病逝。《淮安府志》和《安东县志》都有记载其博学善书,所著有《露涛》《天阿》《唐书》等著作传世。并有载其著名的咏涟八景诗10首,意境优美,寓意高远,为人称颂。二世祖正宇和三世祖应葵也都是太学生,读书励志,学识过人。历代族人中举人、秀才都有,做官出仕的人也不少,为邑人推重。到我爷爷宝金,人称金大先生,一直以教塾馆为业。
王氏子孙一直以祖上三槐故事为荣,严于家规,孝义传家。《淮安府志》《安东县志》记载我一世祖小峰公性尤亢爽,事亲以孝闻。备棺槥施不能殓者。是说一年疫病流行,贫穷人无力埋葬死者,他共施棺材五十口助葬。当道拾遗金,固其缄,访遗主归之。是说他一年在路上拾到人家丢失的钱,马上封好,找到失主,归还人家。邑有民妇许氏为恶少所逼,自缢。启运白于官,率正其狱。是说县里有一姓许的妇人被一个有钱有势的恶少爷逼得上吊身死,小峰公仗义出头,申诉到官府,让这恶少被抓进牢里,为这民妇伸了冤。还有三世祖应葵孝行可风里,无间言,孝父母事亲人的品行在家乡为人称颂。八世祖昌吉公在家门外南北要道大路旁挖一口水井,让过往的人可在路边井台歇歇脚,洗洗身上的风尘,喝一碗清凉的井水,于是人称这井叫王砖井,而远近有名。这些孝义之事,一直为家族后人自豪。还有宗祠上方的出孝入悌,规范王氏子孙的行为。是告诫后人不要忘了孝悌。王氏家族历来和睦邻里,事亲至孝,尊老爱幼,扶困济贫,所以数百年间,这支王氏宗族声誉远播,为当地人所敬重。
上世纪四十年代,我父亲王仕涛在家乡淮安参加革命,出生入死。1950年到抗美援朝,1955年,随军南下福建厦门,1957年转业在闽北光泽安家。记得小时候,我就经常听父亲讲解有关王氏的家风族规,讲述祖上三槐王氏的轶闻,讲述历代祖先读书上进,孝义传家的故事。教育我们要遵守祖训,像祖上一样,做一个于国于民,弘扬家族的合格子孙。也正是这样,父亲一生爱国爱党爱家,几十年严于律己,勤奋工作,勤俭持家,清白于世,为儿女的榜样。我们儿孙也奋发进取,清廉节俭,孝义为先,不辱祖训家规,不负父母期望。
三槐王氏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其族规家训,耕读孝义、爱国爱家的良好家风,以及历代先贤的榜样,是王姓能一直立于中国博大姓氏之林前列的根本。作为三槐堂子孙的我从心里升起一种对家族对先祖的敬意,同时也让我知道同脉同源的三槐王姓人,应如何传承先祖的家族精神,弘扬家风和宗族的家国情怀,不忘家族精神的正能量。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e9eC2pWVANdB1M.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