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冬去春来,四季流转,《源氏物语》也到了第四十一回“云隐”。“云隐”的意思是“隐遁”,暗示了源氏公子的故去。这一回只有题名,没有文本。所以我们无法得知他去世的确切年龄,但从前后文推测来看,应该是在五十五六岁左右。
对于第四十一回为什么没有文本,千年以来,学者们各执一词,但接受度最广的一个说法是,书中已经描写了许多人的亡故,特别是紫上之死,写得尤其沉痛。假如作者继续写源氏公子之死,恐怕会不堪其悲,所以才以留下题名的方式,暗示源氏公子的亡故。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一回的空文本,营造出了一种东方文化特有的留白意境,让源氏公子之死带来的悲伤,更加沉重与深远。
《源氏物语》的第二部到这里结束。第三部俗称“宇治十帖”,讲述了十年后,源氏公子后人的故事。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就不介绍了。
了解完了《源氏物语》的主要内容,我们再来简单了解下两个与它有关的问题。《源氏物语》的精神主旨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
先看第一个问题。源氏公子一生风流成性,沾染女子无数。大部分时候他算得上情深义重,但也不乏轻薄之举,可这并没有影响源氏公子在日本读者心目中“白月光”的形象。从日本文化的角度来看,源氏公子的风流情史,究竟在表现什么?
从源氏公子身上,我们能看到日本特有的一种审美文化——“物哀”,是指“遇到应该感动的事情而感动,并能理解感动之心”,简单说,就是“真情流露”。“物哀”的提出者是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学者本居宣长。
本居宣长认为,所有人情中,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是男女恋情,而在恋情中,最能使人体会到“物哀”的,是有悖道德的不伦之恋。《源氏物语》中的男女之爱,时常脱离儒教纲常和佛教伦理的规制,被看作是“不道德”的关系。感情为人所有,却不为自身所控制。《源氏物语》中的这种情感表达不由自主,是自然之美在人心灵中触发的一种深沉的、难以言表的细腻情绪,最能体现“物哀”之情。
下期见。
#围炉煮茶正当时##在头条看见彼此##冬日生活记录##冬日生活打卡季##我在岛屿读书##美巡洋舰错误击落一架美军战机##首尔爆发大规模示威 两派针锋相对##广西“小砂糖橘”再闯哈尔滨#
本文来自绿野仙踪@桥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f46B2pVVghUAlA.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