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亦丹曾是一名护士,后成为心理咨询师,并负责医院的宣传工作。日子按部就班,一成不变地过去,她大概率会在医院的工作岗位上度过整个职业生涯。但她心底一直有个梦想——做一个属于自己风格的心理工作室,写一部表达自己心声的长篇小说。
如今,她都做到了。《浮生若梦》是南亦丹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书名四字既概括了小说主人公向卿跌宕起伏的人生,又代表着作者追求梦想的倔强与果敢。
有梦就去努力实现
1999年,南亦丹成为市三医的一名临床护士,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热情体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渐渐有了一丝自我怀疑,“我是否还能再多做些什么?”这个念头一直在她脑海里盘旋。
2011至2013年,南亦丹找到了人生的突破口,她接连考取了国家三级和二级心理咨询师,并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同时,爱好阅读和写作的她,常有文章刊登在各类报刊杂志。时值自媒体兴起,医院领导看中她的文采,将她调到宣传岗位。南亦丹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她把医院的微信公众号打理得有声有色,成为了医院对外宣传及加强医患沟通的一个新窗口;她精心编辑医院内刊,被评为中国品牌内刊优秀编辑。从一名宣传科的小干事,被提拔为主任,她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到达了一个小巅峰。
2017年,南亦丹怀了二胎。在产假期间,她有了一个间隙去重新思考人生的方向。“你对现在的工作状态满足吗?”哥哥的提问让她陷入了沉思。“我觉得我身上还有很多能量没有释放,我喜欢写作、旅游、摄影,我一直想写一本小说,还想专职做心理咨询。”“那你就放胆去做吧!”哥哥的鼓励给予她去实现人生新目标的勇气。
2018年初,南亦丹从医院辞职,一边经营自己的“树洞里的幸福”心理咨询室和同名微信公众号,一边着手创作小说。“在外人看来,辞掉一份优越的工作太可惜了,很多同事和朋友都很惊讶和不解。但有舍才有得,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的决定,支持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南亦丹说。
做了再看是否值得
创作小说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很多热爱阅读和写作的人都动过这样的念头,但大部分人都望而却步。
“在创作之前,我也有很多顾虑和畏惧,一怕写不出来,二怕写不完,三怕写了也没人看。甚至和人谈起这个想法,都怕被笑话。”南亦丹说,“但正如‘罗辑思维’有一期节目说的:往往是虚妄的目标指引我们去做有价值的事情。我想先努力去做了,再看这件事情值不值得。”
事实上,南亦丹只花了三四个月就完成了初稿。因为写小说的念头由来已久,很多情节和桥段在她脑海里蕴藏了多年。整个创作过程并不艰涩、痛苦,反而有种水到渠成的快意。她一边写,一边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某网站连载,获得了很多读者的认可和支持,总阅读量达近百万,这让她有了更强劲的信心和动力一直写下去。
相比写小说,出版小说并不是一件凭借个人意愿就能完成的事情。南亦丹觉得自己很幸运,而运气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6年,南亦丹去中国大西北游玩,途中认识了一个朋友,互加了微信。“没想到,这个朋友是在中国友谊出版社工作的,她看了我写的小说,觉得很不错,分享给出版社的主编,促成了出版事宜。”
拿到自己写的书,南亦丹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怎么就写出了这十几万字呢。然后,就是遗憾,觉得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细化的空间。”
创作源于真实生活
《浮生若梦》是一部关于爱情、成长、阴谋、商战,以及女性自我救赎的小说。以主人公向卿的个人成长为经,以浙南风土人情为纬,探讨女性软弱依附的个性成因,在主人公绝地重生的人生经历中,展开了一系列对生命的思考。
南亦丹认为,生活中命运的操纵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自我思想的固执狭隘,恰恰是苦难的根源。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和长期生活在乐清本土的女性,她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女性的命运轨迹不但被动承受着封建思想(比如重男轻女)的影响,更因自我思想的禁锢和主动内化,活在了各种框架和限制中,也活在了别人的眼光和看法中。她们处在水深火热的婚姻中,即便自身很有能力,却依然会选择忍辱负重,与痛苦捆绑生活。她说:“我希望女性能活得更自由、自信和果敢,这是我写这部小说的初心。”
据了解,小说主人公向卿的原型是作者的一个亲戚,包括对监狱的描写,也来源于作者探监时的细致观察。“这位亲戚也有着多舛的命运,她常说,如果不是因为这场失败的婚姻,这辈子也不会毁掉。”南亦丹说,“我想通过这本小说告诉她,不管人生有多么艰难困苦,我们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小说中有很多乐清本土元素,比如乐清方言、风土人情,中国电器之都发展史。南亦丹说:“我生于斯长于斯,这是我最熟悉最亲切的地方,也希望通过小说,让更多人了解我的家乡。”
本文来自浙江日报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f4fB2pVVglRDVU.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