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光跟父亲长得最像,父亲出事之后写了一封信,待遇提高100元

前言:

如今姐妹们对“你长得好像我爸爸”大约比较珍视,看官们都想要了解一些“你长得好像我爸爸”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搜集了一些有关“你长得好像我爸爸””的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喜欢,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黄春光跟父亲长得最像,父亲出事之后写了一封信,待遇提高100元。后来待遇有所提高不仅享受免费医疗,还分到了三套房子。


黄春光一共有六个兄弟姐妹他是老大,也是跟父亲长得最像的儿子,可是却跟父亲走了一条截然不的的道路。


在父亲晚年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物价上涨,父亲生活困难,后来组织上决定给四个人每个人的物质待遇提高100元。

  

早年经历


黄春光到老年的时候喜欢笑,他的笑声常常带着一种自信,也有一种历经人生沧桑后的豁达。

  

这对于他来说,不管经历了多少纷繁复杂的事,他的人生都多了一层智慧。

  

黄春光出生的时候,条件非常差,他是出生在一个山洞里。

  

那一年正是1943年的冬天,因为又是冬天出生,所以小名叫冬洞。

  

黄春光出生的时候,条件是很差的。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每天还要经历敌人的扫荡。


所以在他之前,已经有一个男孩儿夭折了,在他之后也有一个男孩夭折,所以他的父亲非常疼爱他,生怕他出点什么事儿。

  

黄春光回忆,他本来的名字叫做黄纯光,因为按照家族的辈分排名,他是排到“纯”这一辈的。


但是因为他上小学的时候,把“纯”字怎么写都写不好,他不会写绞丝旁,后来他就跟父亲哭着闹着,要把那个字改一下。父亲没办法,就只能把“纯”改为了“春”。

  


所以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父亲真的是对他疼爱有加,一般的话,肯定是不会答应他改名字的,但是在这里,父亲给黄春光改了名字。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他的父亲打过他的弟弟,但是从来都没有打过他。由此可见对待这个大儿子真的是给予了厚望。

  

  

黄春光回忆,他的父亲个子算是比较高的,有将近一米八左右,他虽是南方人,但是有北方人的相貌,也就是俗称的“南人北相”。


一般有这种相貌的都说是比较富贵,不过这只是民间传言罢了,并没有得到认可的事情


黄春光回忆,他的父亲虽然没上过几年学,但是有着非常强的自学能力,而且非常喜欢学习。所以在后来的磨砺中脱颖而出。


他的父亲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希望子女们能读书成才,所以对子女确实非常严格,看到他们的成绩很差,都会忍不住说两句。


  

黄春光回忆,从小到大,他都很少能够见到他的父亲,因为身为指战员,他必须得时刻掌握动向,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而且每次大战过后,也只是偶尔看一看家人,因为那个时候谁心里也没底,不知道下一次会发生什么事儿,所以见面只是偶尔的。


黄春光的母亲是一个校长,他小时候虽然很贪玩,也经常爱打架,但是学习成绩算是不错的,毕竟有母亲管着。

  

  

有时候他贪玩,在游泳池里面泡澡,就没有按时回到家吃午饭,这时候他的父亲就不给他留饭吃,黄春光觉得父亲对他算是比较严苛的,如果因为自己贪玩耽误了时间,父亲是不会给他留饭的。


而且到初中的时候,他也不能回家吃饭,只能在食堂里面吃饭。他的父亲一直强调不能搞特殊。

  

后来黄春光考上了一所地方院校,这所地方院校名字叫长沙铁道学院。


但是黄春光说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当军人,所以他又转到了西安通讯工程学院。

  

然后在1962年,黄春光按照父亲要求参军入伍,五、六月份他成为了一名通讯兵,每天背着很重的包,来回跑,跑得浑身湿透的。


不知道后来是经过怎样的安排,大学毕业后,他又经历了特殊时期,被分配到了广东韶关的一家工厂里面工作。


原本他是被分配到湖北的,但是他不愿意去,所以就被安置到了广东韶关。

  

写信之后待遇提高100元


1981年,黄春光的父亲因病就医被安置到了青岛。随后就有相关人员找到黄春光,问他和三弟谁能去照顾他的父亲。


黄春光父亲每个月大概有100块钱的生活补贴,而且包括所有的伙食费呀,以及一些其他的开销,80年代的100块钱,其实也不算少了,生活上肯定是够用的,毕竟在那个时候,100块钱相当于现在的好几千块钱了。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米和面也就一两毛一斤,100块钱光买米和面一家人一年都吃不完,何况这只是一个月的工资,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毕竟那个年代物质匮乏,也买不到这么多,但是一些奢侈品肯定也是能买的,像茅台酒,自行车,手表等所以100块钱一个月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天方夜谭了。

况且80年代正师职的待遇也就才150元左右


到了后来第二年,黄春光便写信给上面,信里面表达的意思是说,物价上涨了,100块钱的生活费不太够用了。


希望在生活费方面能有所提高,后来组织上再三考虑,就给他又增加了100块钱,而且增加的不止他一个人,是4个人,也就是说他们4个人每个月能拿到200块钱的生活费,所以他们的生活也就由此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下海经商

后来在七八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新的浪潮,当时在国企工作的黄春光觉得自己也可以去闯一闯,迎接这个风口,于是他就下海经商了,走了与父亲完全不同的道路。

  

他的基因里继承了他父亲敢闯敢干的一些精神品质,凭借他自己的毅力和努力,很快在80年代他就买到了一辆小轿车。


90年代的时候,黄春光的收入就已经相当可观了,每年就能收入将近上百万。


当时黄春光打算下海经商的时候,是受到家里人反对的,大家都不同意他辞掉那个工作,只有他的母亲和二弟是非常支持他的。


所以说黄春光有这么大的成就,也离不开兄弟姐妹的一些支持。

  

黄春光的兄弟姐妹们的结局

  

黄春光还有一个二弟叫黄项林,也就是刚才提到的努力支持他下海经商闯事业的二弟。


黄春光的事业,之所以会越来越好,主要是因为也跟黄项林有很大的关系,他四处奔走给黄春光找一些资源。


然后啊,黄春光事业有成之后,他们兄弟二人就合伙,生意越做越大,甚至把生意做到了海外。后来黄项林就定居在了国外,这老大老二的脾气性格、经历也都是非常相似的。


他们都是实干家,有冒险精神,也是继承了父亲的基因,比较像他们的父亲,但是他的三弟黄春耀就跟他们是截然不同的。

  

跟他们相比来说,黄春耀更像是一个读书人,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没有那种军人身上的气质,而是有着文人的气质。


所以后来黄春耀就被安排进了部队,当了一名文艺兵,因此他一生就跟艺术结缘,他喜欢看书,喜欢写作。


所以他倒是没有吃过太多的苦。在晚年的时候,他还整理了很多父亲生前的一些经历,也为后人了解他父亲留下了一些资料。


黄春光除了有两个兄弟之外,还有两个姐妹,她们的名字分别叫黄春萍和黄伟萍。


跟这些哥哥们相比,她们就比较普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后来就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在那个时候都很少引起大家的注意。


享受更多的待遇


黄春光回忆,在他父亲最后几年的时候享受到了更多的待遇。首先就是,除了组织上给他父亲每个月200元的生活费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待遇。


第一个待遇就是,有3套房子。三套房子可不算少了,要知道那个时候能住得起楼房都不是一般人了,组织上还一次性给了三套,这已经算是优待了。


那个时候很多的老百姓还都住不起楼房呢?住的都是土坯房,不过他们比较是有功的,即便有错误,给予补偿也是应该的。


第二个待遇就是,在医院治病的时候可以不用花钱,都是免费治疗。


第三个待遇就是穿军装的问题。黄春光回忆,他的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一直念叨着军装,所以这也是他最后的心愿。最后经过组织上的批准,老人去世的时候穿了55式军装,走完了他的一生,跟其他人相比来说,这已经算是优待了。


父亲晚年爱好


黄春光的母亲项辉芳回忆,在黄春光的父亲到晚年的时候主要有两方面的爱好。

  

曾经有著名的作家白刃评价过他父亲,说他父亲虽然爱说脏话,但是也有文艺范的一面。


在晚年的时候,他父亲就非常喜欢读书,这些书都是一些杂书,并不是什么文学名著之类的,可能老人就是喜欢这些书吧,这些书都是介绍不同方面的知识。


黄春光回忆,他家里书很多,足足有上千册,这些都是他老父亲的。


除了看书之外,黄春光的父亲还非常喜欢听一些戏曲,家里面有一台留声机,无论走到哪儿,黄春光的父亲都是听着戏曲。

本文来自清水流园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fabB2pVVgZXAlU.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1月07日
下一篇 2025年01月0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