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引起的高血压被称为肾性高血压,约占成人高血压的5%~10%,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组成部分。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肾炎导致高血压的原因、危害以及治疗方法。
一、原因
1.水、钠潴留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和钠的摄入量增加,导致身体水分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2.肾素分泌增多肾炎时,肾脏缺血、缺氧,刺激肾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多,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3.醛固酮分泌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系统激活后,会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4.肾脏降压物质分泌减少肾炎时,肾脏分泌的一些降压物质如激肽、前列腺素等减少,导致血压升高。
二、危害
1.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肾性高血压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2.加速肾功能恶化高血压会损害肾脏的血管和肾小球,导致肾功能恶化,甚至发展为尿毒症。
3.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肾性高血压还会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如眼底病变、心脏扩大等。
三、治疗方法
1.控制血压使用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2.治疗肾炎积极治疗肾炎,去除病因,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3.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劳累、感染、情绪激动等。
4.并发症的治疗如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之,肾性高血压需要综合治疗,积极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