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血压持续高于140/90mmHg时通常需要考虑吃降压药,但具体情况因血压水平、合并疾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年龄因素等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1.血压水平
如果多次测量血压,收缩压持续≥160mmHg或舒张压持续≥100mmHg,一般建议启动药物治疗。较高的血压水平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2.合并疾病
若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即使血压在140/90mmHg左右,也可能需要及时服用降压药,因为这些患者的血管更容易受损,需要更严格地控制血压,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危险因素
存在吸烟、肥胖、高血脂、家族史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时,对血压的控制要求也会相对较高。药物治疗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降低风险。
4.靶器官损害
若通过检查发现已经有心脏、肾脏、眼底等器官的损害表现,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则更为重要,以延缓这些器官损害的进展。
5.年龄因素
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但如果血压过高且伴有不适症状或存在较高风险,也应考虑药物治疗。
降压药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是否用药、选用何种药物以及用药剂量等。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等,这对于控制血压也非常重要。不能仅仅依赖药物,而忽视了生活方式的调整。此外,患者需要规律监测血压,以便及时发现血压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