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Holter监测、运动试验、心脏超声、电生理检查等。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心悸、头晕、晕厥、胸痛等。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等。询问患者的家族病史,心律失常可能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
2.体格检查
测量心率、心律、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进行心脏听诊,注意有无杂音、心律失常的体征。检查有无水肿、肺部啰音等心脏功能不全的表现。
3.心电图检查
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能够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可以捕捉到心律失常的发作,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节律。常规心电图检查时间较短,对于一些间歇性心律失常可能漏诊。
4.Holter监测
又称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适用于症状不典型或心律失常发作不频繁的患者。通过Holter监测可以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5.运动试验
对于不明原因的心悸、晕厥等症状,运动试验可能有帮助。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律失常,协助诊断。
6.心脏超声
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心脏的形态、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对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结构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有重要诊断价值。
7.电生理检查
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通过导管在心脏内记录电活动。适用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如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电生理检查可以明确心律失常的起源和机制,指导治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