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物咬伤后,狂犬疫苗、血清和免疫球蛋白的注射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一般咬伤者按程序接种疫苗,严重咬伤者需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清,特殊人群接种需遵医嘱。
被动物咬伤后,狂犬疫苗、血清和免疫球蛋白的注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以下是关于这三种药物如何打的详细说明:
1.狂犬疫苗:
暴露后预防:一般咬伤者于0、3、7、14、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狂犬病疫苗接种应当按时完成全程免疫,按照程序正确接种对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的免疫力非常关键。
暴露前预防:如果是高危人群,如兽医、动物管理员、山洞探险者等,可在暴露前按0、7、21天接种3针,能够起到预防狂犬病的作用。
2.血清: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对于严重咬伤者,除了接种狂犬疫苗外,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能特异地中和狂犬病病毒,起到被动免疫的作用。
抗狂犬病血清:如果患者对狂犬病疫苗过敏,或者有严重的免疫缺陷,需要使用抗狂犬病血清进行治疗。抗狂犬病血清是一种被动免疫制剂,能够中和体内的狂犬病病毒。
3.免疫球蛋白:
被动免疫制剂: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高危人群,如兽医、动物管理员、山洞探险者等,在暴露前预防接种。也可用于暴露后的被动免疫,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能够起到预防狂犬病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并及时就医。在注射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完成全程免疫。同时,在注射疫苗期间,应避免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避免剧烈运动。
特殊人群在接种疫苗时需要特别注意,孕妇接种狂犬疫苗是安全的,并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免疫缺陷者也可以接种狂犬疫苗,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于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总之,被动物咬伤后,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狂犬疫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的注射。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