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房颤病的治疗,通常采用节律控制、预防血栓栓塞、上游治疗等方法。
1、节律控制
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目标。对于新发房颤且在48小时内的患者,直流电复律是首选的转复方法。药物复律常用的有普罗帕酮、胺碘酮等。对于房颤持续时间>48小时、不伴心房长间歇的患者,复律前需要先进行抗凝治疗,复律后也需要继续抗凝3周。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患者,控制心室率也非常重要,可以预防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发生。常用的药物有地高辛、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2、预防血栓栓塞
房颤患者的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后可随血流进入脑部,引起脑栓塞,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因此,所有房颤患者均需接受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的疗效不劣于华法林,且出血风险更低,已逐渐取代华法林成为房颤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
3、上游治疗
上游治疗旨在纠正房颤的危险因素和病因,如控制高血压、改善心肌缺血、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非常重要,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低盐低脂饮食等。
需要注意的是,房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包括房颤类型、持续时间、合并疾病、年龄等因素。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同时,房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自我监测,如出现心悸、头晕、黑矇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