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甲减最常见,可分甲状腺性、垂体性、下丘脑性三类,药物性甲减也不少见,此外还有中枢性甲减和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甲减危害大,特殊人群更应重视筛查和治疗,治疗方法是补充甲状腺激素,需定期复查调整药量。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根据病因的不同,甲减可分为以下四类。
1.原发性甲减:由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引起的甲减,占全部甲减的95%以上。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可分为:
甲状腺性甲减:包括桥本甲状腺炎、放射性碘131治疗后、甲状腺手术等原因引起的甲减。
垂体性甲减:各种垂体肿瘤、下丘脑病变等原因引起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或促甲状腺激素(TSH)产生和分泌减少导致的甲减。
下丘脑性甲减:各种原因引起的下丘脑病变导致的TRH分泌减少引起的甲减。
2.中枢性甲减:垂体外照射、垂体大腺瘤、颅咽管瘤等原因引起的下丘脑-垂体轴受损导致的甲减。
3.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由于甲状腺激素在外周组织实现生物效应障碍引起的综合征,此类甲减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但仍有甲减的临床表现。
4.药物性甲减:服用某些药物,如锂剂、抗甲状腺药物、碘剂等,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对于甲减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说,治疗方法包括补充甲状腺激素、治疗原发病、调整药物剂量等。同时,患者需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甲减的危害更为严重,可能会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和孕妇的健康,因此更应重视甲减的筛查和治疗。
总之,甲减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其危害不容小觑。如果出现甲减的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应注意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