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的常见症状包括黄疸、贫血、肝脾肿大、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可危及生命或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溶解胎儿红细胞,导致胎儿及新生儿发生同族免疫性溶血病。以下是新生儿溶血症的一些常见症状:
1.黄疸:大多数Rh溶血病和少数ABO溶血病的患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且迅速加重。溶血病患儿的黄疸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并持续加重。
2.贫血:患儿出现轻重不等的贫血,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
3.肝脾肿大:Rh溶血病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
4.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溶血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发生在出生后7~14天,早产儿尤易发生。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为患儿吃奶差、反应差、尖叫、肌张力减低等,进而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或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5.其他:部分患儿可出现发热、吃奶少、呕吐、腹泻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儿的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如果母亲为Rh阴性血型,而胎儿为Rh阳性血型,或母亲为ABO血型,而胎儿为其他血型,都有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症。如果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此外,对于Rh阴性血型的孕妇,如果既往有过Rh阳性胎儿的妊娠史,或有过输血史,应在孕期进行产前检查和抗体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对于ABO血型不合的孕妇,也应在孕期进行抗体效价的监测,必要时进行干预治疗。
总之,新生儿溶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如果宝宝出现黄疸、贫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