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包括骨密度测量、骨折史、其他因素评估、排除其他疾病等。
1.骨密度测量
这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等。医生会根据测量结果,确定骨密度T值。T值低于-2.5被视为骨质疏松。
2.骨折史
曾经发生过脆性骨折,如腕部、脊柱或髋部骨折,也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依据之一。
3.其他因素评估
医生还会考虑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方式(如是否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
4.排除其他疾病
在诊断骨质疏松之前,医生会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骨量减少或骨折的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腺功能减退、类风湿关节炎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绝经后妇女、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的患者等,即使骨密度测量结果正常,也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