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通常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塑形期三期,治疗和康复训练需遵医嘱进行。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期:
1.血肿机化期:
这一时期通常在骨折后2周内。骨折断端的血肿形成血凝块,其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这些细胞会逐渐增生、分化,形成肉芽组织,填充骨折断端。
在此期间,骨折部位可能会出现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固定,如使用石膏、夹板或支具,以保持骨折断端的稳定。
患者还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活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2.原始骨痂形成期:
该期一般在骨折后3周至8周。肉芽组织逐渐演变成编织骨,填充在骨折断端之间。同时,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也参与了骨痂的形成和改建。
随着骨痂的形成,骨折部位的疼痛和肿胀会逐渐减轻,患者可以开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肌肉收缩练习、关节活动度练习等,以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在这个阶段,医生会定期复查X光片,以了解骨折愈合的情况。如果骨折愈合良好,固定可以逐渐拆除。
3.骨痂塑形期:
此期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骨痂会进一步改建和成熟,逐渐恢复正常的骨结构和力学性能。
在这个过程中,骨折断端的形状和结构会逐渐恢复正常,但可能还会存在一定的畸形和骨质疏松。患者需要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加强营养支持,以促进骨折的完全愈合和功能恢复。
医生通常会在骨折愈合后1年左右取出内固定物,但具体时间还需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骨折愈合的时间和过程因人而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骨折的部位、类型、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功能。如果出现骨折愈合不良、感染等问题,应及时就医治疗。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骨折愈合可能会更慢,需要更加密切的关注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