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耳屎不需要刻意去掏,自行掏耳朵可能会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外耳道炎,甚至可能导致鼓膜穿孔。如果出现耵聍栓塞或其他耳部问题,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通常情况下,耳屎不需要刻意去掏。
耳屎是外耳道内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黏稠物质,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阻挡灰尘、小飞虫等进入耳道,同时还能防止水分流入耳道,保持耳道内的干燥。此外,耳屎中含有一些酶,有助于维持耳道内的酸性环境,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一般来说,耳屎会随着咀嚼、说话等运动自行排出体外。如果耳屎过多,可能会导致耵聍栓塞,引起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等症状。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到医院请医生用专业的工具取出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议自行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掏耳朵。因为这样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外耳道炎,甚至可能导致鼓膜穿孔。如果耳屎过多或耵聍栓塞,最好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此外,以下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儿童:儿童的外耳道相对较窄,皮肤娇嫩,更容易受伤和感染。因此,不建议家长自行给孩子掏耳朵。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耵聍腺分泌功能会逐渐减退,耳屎可能会变得比较干燥,不容易排出。如果出现耵聍栓塞,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处理。
耳部疾病患者:如果本身患有外耳道炎、中耳炎等耳部疾病,应避免自行掏耳朵,以免加重病情。
总之,大多数情况下,耳屎不需要刻意去掏。如果出现耵聍栓塞或其他耳部问题,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同时,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水进入耳道,不要频繁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掏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