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倾倒综合症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一种并发症,指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在进食后出现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与胃容量减少、高渗食物、胃肠激素改变等有关,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调整生活方式等方法缓解,严重时需就医治疗。
1.病因:
胃容量减少:胃大部分切除后,胃容量显著减少,进食后胃迅速排空,导致肠道扩张和蠕动加快。
高渗食物:快速进食高渗性食物,如糖水、果汁等,可导致肠道内渗透压升高,水分吸收减少,引起腹泻。
胃肠激素: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激素的分泌发生改变,如胃泌素、胰岛素等水平升高,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和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2.症状:
早期倾倒症状:进食后30分钟内出现,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出汗等。
晚期倾倒症状:进食后1-3小时出现,表现为低血糖症状,如心慌、手抖、饥饿感、面色苍白等。
3.诊断:
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进食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实验室检查:如血糖、胰岛素等水平测定,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低血糖。
影像学检查:如胃镜、腹部超声等,可排除其他腹部疾病。
4.治疗:
饮食调整:避免快速进食高渗性食物,少食多餐,选择低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
药物治疗:使用抗胆碱能药物、生长抑素等,缓解胃肠道症状。
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剧烈运动,饭后休息一段时间。
5.预防:
术后早期进食:逐渐恢复饮食,避免过早进食。
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定期随访:定期进行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总之,胃癌术后倾倒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关注和治疗。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