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诊断方法有外伤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护理措施有固定护理、抬高患肢、功能锻炼等。
一.诊断方法
1.外伤史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重物砸伤、跌倒、碰撞等外伤史,这是诊断骨折的重要依据。
2.体格检查观察受伤部位有无皮肤破损、水泡、肿胀、畸形等外观改变。触摸疼痛部位,检查有无明显压痛、反常活动以及活动时有无骨折间摩擦音(骨擦音)。
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骨折的基本检查,能发现绝大部分骨折。对于X线未能明确诊断的隐匿性骨折或复杂骨折,CT检查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磁共振检查有助于发现软组织损伤和骨髓水肿等,对某些特定类型的骨折(如应力性骨折)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二.护理措施
1.固定护理骨折后可能需要进行石膏固定或夹板固定,应保持固定物稳定,避免过紧或过松。若骨折部位远端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如手、脚严重肿胀及皮肤发紫),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
2.抬高患肢用枕头等较软物质垫高骨折处,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3.功能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随着康复进展逐渐增加主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