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律失常危害有心脏结构异常、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感染、缺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1.心脏结构异常
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心律失常。
2.心脏传导系统异常
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等,任何部位的传导阻滞或异常均可导致心律失常。
3.电解质紊乱
如低钾血症、低钙血症、高钾血症等,可影响心脏的正常电生理功能,导致心律失常。
4.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抗抑郁药物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5.感染
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可侵犯心脏,导致心肌炎症,进而引起心律失常。
6.缺氧
如窒息、肺炎、贫血等,可导致心肌缺氧,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7.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儿童自主神经功能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心律失常。
一旦发现儿童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