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即足跟,老人晚上足跟痛可能是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引起的,疾病因素包括外伤、跖腱膜炎、跟腱炎、足底筋膜炎、骨刺、痛风性关节炎等,具体如下:
一、非疾病因素
老人若白天穿了不合脚的鞋子,并长时间走路、运动等,可能会在晚上脱下鞋子后,感到足跟明显疼痛。
二、疾病因素
1.外伤老人在行走或运动时,若足跟处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暴力,可能会导致软组织损伤,并引起肿胀、疼痛的症状出现,一般在晚上时,老人的迷走神经兴奋,注意力较为集中,此时疼痛的感觉也会更加强烈。
2.跖腱膜炎足底跖腱膜异常受力、跖腱膜退变等原因可能会引起跖腱膜炎,其次,肥胖、不良习惯、年龄增长等因素可能会增加跖腱膜炎的患病几率,患者可能会出现足跟部疼痛及局部压痛的症状,老人若患有跖腱膜炎,可能会在晚上休息时感到足跟痛,一般在运动后会逐渐减轻。
3.跟腱炎跟腱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跟腱反复剧烈拉伸有关,鞋子不合脚、运动前未做好准备工作、扁平足、过度肥胖等因素可能会增加跟腱炎的患病几率。老人若在日常活动中存在跟腱劳损积累,并引起慢性跟腱炎,可能会在晚上休息时,由于炎症刺激而感到跟腱疼痛,若老人对肢体部位定位不明确,可能会认为是足跟痛。
4.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通常是由长时间行走、跑步,使足底筋膜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的状态,并对足底筋膜造成反复牵拉损伤引起的,扁平足、高弓足、肥胖等因素可能会增加足底筋膜炎的患病几率,并引起足跟前内侧局部锐痛的症状。老人若患有足底筋膜炎,在晚上休息后,若突然站立,可能会感到足跟部明显疼痛。
5.骨刺骨刺是人体自我保护、自我修复形成的,通常与骨关节炎、力学刺激、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有关,关节过度劳损、体重超重、骨细胞代谢异常、先天性畸形等因素可能会增加骨刺形成的几率,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症状,少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情况,若老人足跟部形成骨刺,可能会在晚上休息时,因体位不当压迫局部神经而出现疼痛感。
6.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体内嘌呤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遗传等原因有关,当病变累及足跟部时,老人可能会出现疼痛的症状,并在晚上注意力集中时,感到疼痛加剧。
除上述常见的原因外,还有其他的原因也可能会引起此症状,如跟骨滑囊炎、跟骨骨突炎、骨质疏松症,老人应及时前往医院完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一般可以有效减轻不适症状,无需过于担心。生活中应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还应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