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多关节对称性、多关节炎,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贫血、血小板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升高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确切病因不明,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节表现
多关节受累:呈对称性、多关节炎,常见的受累关节有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膝、趾关节、踝、肘、肩等。
多关节畸形: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掌指关节屈曲及尺偏畸形、天鹅颈样畸形、钮扣花样畸形等。
晨僵:常出现在关节疼痛之前,病情严重时全身关节均可出现僵硬感,起床后经活动或温暖后晨僵可减轻或消失。
关节肿胀:多因关节腔内积液或滑膜肥厚所致,表现为关节周围均匀性肿大,后期可发生关节畸形。
关节痛与压痛:多呈对称性、持续性,但时轻时重,常伴有压痛。
关节功能障碍:病情严重时可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失去正常的关节功能。
2.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结节: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质硬无压痛,对称性分布。
类风湿血管炎:可出现在任何系统,表现为皮肤溃疡、雷诺现象、巩膜炎、心包炎、胸膜炎等。
肺损害:可有肺间质病变、肺类风湿结节、胸膜炎等。
心脏损害:可有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律失常等。
胃肠道损害:可有上腹不适、胃痛、恶心等。
肾损害: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甚至肾功能衰竭。
贫血:与疾病活动及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有贫血、血小板增多等。
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活动期可升高。
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等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X线、CT、磁共振成像等可了解关节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物理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